從掃地機器人的精細打掃,到人形機器人的跑跳自如、霸氣過招,再到航天器、核電站的穩定運轉……傳感器不發揮著重要作用。被譽為“萬物互聯之眼”,傳感器廣泛應用于人類生活和工業生產的各個領域,高端傳感器也是至關重要的“卡脖子”技術。
坐落在蚌埠的中國傳感谷,目前已經吸引了200多家智能傳感器上下游企業集聚發展,成為全國為數不多同時擁有集成電路及MEMS晶圓生產線的城市。中國傳感谷位列安徽人工智能產業“三谷”之一,全國十大高質量傳感器園區第六位,產業集聚效應和行業影響力已躋身全國前列。
國內領先晶圓產線 推動核心芯片自主可控
9月12日,2025世界制造業大會會前采訪團來到位于蚌埠市經濟開發區中國(蚌埠)傳感谷的安徽華鑫微納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其投資50.6億元建設的8英寸MEMS晶圓生產線于今年5月完成首批產品成功串線,目前已經實現量產。
作為國內領先的8英寸MEMS晶圓代工企業之一,安徽華鑫微納集成電路有限公司主要從事微機電系統(MEMS)晶圓制造,產品涵蓋慣性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光MEMS器件、環境傳感器等,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工業控制、智能家居等領域。
安徽華鑫微納集成電路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丁進秀介紹,公司8英寸MEMS晶圓生產線項目是國家集成電路生產力布局的重大項目,采用全國產化天車系統,是全國首條8英寸MEMS晶圓全自動生產線。“規劃月產能3萬片,預計2027年達產后將成為國內MEMS晶圓產出最大的生產線?!睋榻B,該項目被列入國資委“BD工程”,旨在解決國內MEMS行業“研產脫節”問題,推動核心芯片自主可控。
丁進秀介紹,公司技術團隊由來自國內一線晶圓代工廠的專業人才組成,成員畢業于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知名院校,擁有國際先進的MEMS工藝技術體系,一線生產工人大多是大專以上學歷。截至2025年8月,公司已擁有16個注冊商標和11項專利。
封裝“絕活” 助力航空航天國防事業
在中國傳感谷,蚌埠富源新型元器件有限公司通過金屬-玻璃封裝技術“絕活”,為電子元器件、傳感器等提供高可靠性封裝解決方案。小到新能源汽車、高鐵,大到相控陣雷達、神州飛船、大型核電站,說起產品的應用領域,蚌埠富源新型元器件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郭茂玉頗為自豪。
蚌埠富源新型元器件有限公司公司2023年9月落戶中國傳感谷,目前的主營業務除了金屬-玻璃封裝,還有高端電子產品電鍍,涉及金(硬金/軟金)、銀、鎳(電鍍鎳/化學鎳)、錫(霧錫/亮錫)、銅等鍍層類型。“我們的產品目前廣泛應用于電子元器件、傳感器、微電子封裝零件、高端醫療器械等。可處理幾毫米到幾百毫米工件,兼容鐵、銅、不銹鋼、鋁及合金等材質,涵蓋掛鍍、滾鍍、振動鍍等工藝。鍍層厚度控制達0.01微米精度,鹽霧測試可滿足24小時至上千小時定制要求?!?/p>
郭茂玉介紹,公司目前擁有五條自動化生產線,合作過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南瑞集團等諸多知名企業,并參與多個大型水電站、航空航天項目建設。目前企業正在培育入規,計劃今年10月份提交入規申報材料。”“今年還打算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發展高端制造業,推進中國傳感谷的建設,我們也希望貢獻自己的力量。”
科技打頭陣 產業發展持續加快升級
“自 2021 年啟動建設以來,中國傳感谷已躋身成為安徽省重點打造的省智能傳感產業集聚區、未來產業發展先導區、留學人員創業園?!卑霾航涢_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湯偉介紹,截止目前,中國傳感谷核心區域已累計完成各類基礎設施投資約 70 億元,已建成產業空間面積近百萬平方米。繼去年中國傳感谷核心園區新招引總投資 130 億元、63個新項目后,今年以來,新引進江蘇甫瑞、宏景智駕、深圳五芯微等智能傳感關聯企業 50 余家,涉及氣體傳感器、射頻傳感器、韋根傳感器、智能家居等領域,項目總投資金額近百億元。“當前,中國傳感谷正朝著打造自主可控、芯體最多、種類最全、應用最廣,產值超千億元的智能傳感產業集聚區的目標奮力邁進?!?nbsp;
正在“加速跑”的不僅僅有智能傳感器產業。近年來,蚌埠市聚焦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主題,統籌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今年1-7月,蚌埠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工業領域3項投資增速繼續快于全省且工業領域3項投資增速均繼續保持近4年來最好位次。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9%、全省第6,增速高于全國、全省2.6、0.4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增長9.3%、全省第6,高于全省9.7個百分點;制造業投資增長7.4%、全省第4,高于全省12.4個百分點;技改投資增長4.7%、全省第7,高于全省12.5個百分點。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劉媛媛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