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說皖北沒啥好玩的,一條長828公里的“旅游大環線”很快將亮相。9月10日,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了《皖北旅游大環線建設方案(征求意見稿)》和《皖北旅游大環線建設指導性規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方案》和《規劃》),并公開征求意見。按照計劃,到2030年,我省將全面建成“設施完善、服務高效、特色鮮明”的皖北旅游大環線。
【規劃】
大環線串聯152處3A級以上景區
據介紹,皖北旅游大環線規劃范圍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6市及滁州市明光、鳳陽、定遠和六安市霍邱4縣(市)的“一大環、兩小環、多線路”,共2040多公里,涉及39個縣(市、區)沿線和周邊,國土面積5.3萬平方公里。規劃期限為2025至2030年。旅游大環線沿線匯聚眾多歷史文化名城、遺產遺址、歷史名人等資源,串聯國家3A級以上景區152處、省級以上旅游鎮、村、街區30處。
《規劃》提出,到2026年底,完成大環線示范段(淮北宿州段、淮南段)建設;到2030年,全面建成“設施完善、服務高效、特色鮮明”的皖北旅游大環線。為了實現上述目標,將實施“五大工程”,分別是路線提質工程、路景打造工程、路標提升工程、路業融合工程和路宣推廣工程。
記者注意到,路線提質工程包括構建“一大環、兩小環、多線路”交通網絡、推動大環線道路提質升級、推進大環線連接線建設、打造皖北高品質綠道系統、優化充電設施網絡布局等5個方面內容,到2030年完成1300公里以上環線道路提升項目。其中,“旅游大環線”全長約828公里,依托G328、S319等公路,串聯皖北27個縣(市、區),鏈接宿州皇藏峪、淮北四季榴園、亳州古城文化旅游區、阜陽八里河、淮南壽縣古城、蚌埠涂山風景區、鳳陽明中都皇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20個重點景區。
西部小環線全長約367公里,以“走進皖北,感悟先秦”為特色,依托G237、S309等公路,串聯亳州、阜陽、淮南等地8個縣(市、區),鏈接阜陽生態樂園、淮南八公山、蒙城莊子祠等10個重點景區。東部小環線全長約440公里,以“文化體驗,生態休閑”為特色,依托G328、S319等公路,串聯宿州、蚌埠等地10個縣(市、區),鏈接宿州新汴河景區、鳳陽小崗村鄉村旅游區、明光黃寨草原靜港營地旅游區等16個重點景區。多線路主要包括各地具有一定品質的旅游風景道,包括阜陽的淮河風情百里畫廊、宿州的符離大道生態風景道、淮北的龍脊天路風景道、滁州的江淮分水嶺風景道等。
路景打造工程預計到到2030年完成85處以上三級驛站改造提升和建設85處以上觀景平臺、文旅興趣點及露營地等設施。路業融合工程包括加快建設考古遺址公園、實施重點景區提升行動、大力發展城市旅游、打造“皖美休閑旅游鄉村”、推動多業態跨界融合、培育十大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等6個方面內容。
【方案】
大環線15分鐘通達高速公路互通節點
為了把大環線建成皖北地區優質文旅資源的連接線、區域交旅融合的示范線、帶動群眾增收共富的幸福線,《方案》提出推進大環線連接線建設,聚焦打通景區連接“最后一公里”,新建或改造一批“短而精、暢而美”的旅游集散道路,形成環線快速集散、微循環直達景區的立體化導流網絡。推動大環線各市沿線布局不少于4個高速互通,實現大環線與高速公路互通節點15分鐘通達。
圍繞大環線建設,我省還將打造皖北高品質綠道系統。依托河道堤壩、廢棄鐵路、田間阡陌和市政步道,通過彩色鋪裝等生態化改造,打造一批百公里以上綠道,構建“城市+鄉村+旅游環線+景區”四維綠道網絡體系。同時完善綠道配套設施,增設休息區、自行車租賃點、觀景平臺、特色售賣點等。加快推進大環線沿線驛站及景區的充電設施建設,不斷提升3A級以上旅游景區充電車位和大功率充電設施比例;推進超級快充“電走廊”建設,補充一批大功率充電站,實現1小時車程內可充電的便捷服務。
在建設考古遺址公園方面,我省將統籌謀劃文化遺產展示、考古研學、休閑度假等功能,提升明中都皇故城、壽春城、雙墩、禹會村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水平,優化周邊業態布局。加快推進武王墩、垓下遺址、曹氏家族墓群、阜陽古城遺址等考古研究和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在發展城市旅游方面,將打造50處以上旅游休閑街區和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植入特色美食、非遺文創、時尚潮玩等業態。在打造皖美休閑旅游鄉村方面,將建成55個以上“皖美休閑旅游鄉村”和一批“皖美民宿”,并依托皖北代表性規模農業種植片區,打造一批果園林海和大地景觀。同時整合利用各地特色歷史文化空間、城市休閑空間、生態旅游空間等,運用市場機制招引各類創新創意要素,著力打造淮北“中心湖區”工文旅融合旅游區等10個特色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姜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