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的糧食產區“長出”越來越多的先進制造業企業,傳統農業大市阜陽正加速向一二三產協同發展的特色產業聚集地躍升。
近年來,阜陽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產業振興引領皖北振興的部署要求,進一步優化調整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加速構建“6849”產業發展布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今年1-7月,阜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增速居全省第6位、皖北第1位;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6.9%,位居全省第二位。
■鏈上“開花”
光電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9月11日下午,在位于阜陽市潁上經開區的安徽金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邦定車間里,經過PCB邦定、電測等工藝流程的85吋液晶顯示屏走下生產線,正在精心打包。
超大尺寸顯示屏市場近年來呈現增長態勢。安徽金泰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勇介紹,金泰光機電集團旗下光電、柔顯等子公司實現從LCD面板綁定到整機組裝的全鏈條配套,擁有國內最大的130吋液晶顯示屏邦定生產線,下個月130吋的產品將進行試生產,即將開始量產。他介紹,企業2023年底正式投產以來,已經生產各種規格液晶大屏70萬片。“目前企業還在穩定爬坡階段,未來實現滿產后,年產值預計在30億元以上。”
十多分鐘車程以外,安徽翔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電阻器,產品廣泛用于汽車、工控、醫療等電子行業各個領域,是國內首家民營控股集芯片電阻器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及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規劃月產能600-700億只。
“我們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機,每一部就要用到電阻500-600只?!毕鑴倏萍级麻L孫標介紹,企業2018年落戶潁上,從立項到投產一共只花了5個多月。目前企業的生產規模在國內同行業排名第二、民營企業排名第一。
在阜陽,像這樣的電子信息及光電顯示企業還有很多。業內有句話:“生產一塊電子顯示屏,從原材料到電子器件,不用出阜陽。”通過近年來的精準招商和產業基金引導,潁上電子信息及光電顯示產業已經構建了覆蓋“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下游終端”的完整產業鏈,已形成“上游光電原材料和裝備-中游器件及模組生產-下游智能電子終端”的產業鏈條,截至目前已引入相關產業鏈企業60余家。
■布局“6849”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電子信息及光電顯示產業是阜陽市布局的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近年來,阜陽明確提出改造提升煤電、金屬冶煉加工、機電、綠色建筑建材、高端紡織服裝、家居及柳木等六大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新能源和節能環保、高端綠色食品、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電子信息及光電顯示、生命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數字創意等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低碳能源、先進材料、生命科學、低空經濟等四大未來產業,大力推進現代物流、現代金融、電子商務、軟件信息、科技商事服務、人力資源、會展賽事和文化旅游、民生服務等九大優質高效服務業,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速構建“6849”產業發展布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安徽商報、元新聞記者了解到,今年1-7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9%,較上年同期提升1.1個百分點,增速居全省第6位、皖北第1位;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26.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位居全省第二位,占全省比重達到1.9%。
今年上半年,阜陽綠色食品、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新材料等重點產業產值(營收)分別達825.2億元、220.25億元、211.9億元、364.59億元。
全力抓好項目建設,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上半年,阜陽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72個、總投資770.7億元,省外億元以上項目到位資金409.5億元、同比增長7.7%。133個前三批省開工動員項目中,制造業項目81個、占比超六成。
■立足工業強市
推動制造業高端化發展
立足“產業興城、工業強市”,近年來,阜陽圍繞“6849”重點產業發展規劃,積極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1-7月,制造業投資增長15.1%,居全省第2位,技改投資增長25.3%,連續5個月居全省首位。
做優做強重點產業,加強產業項目謀劃,2025年,阜陽謀劃實施制造業項目640個,年度計劃投資428億元。推進企業做大做強,大力培育規上工業企業,截至8月底,全市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10家,規上工業企業總數達1451家,居全省第8位。做強工業龍頭企業,引導企業通過技改增效、科技賦能等加快做大做強,全市年產值10億元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8家。
壯大優勢產業規模,近年來阜陽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鏈,加快實現產業集群集聚發展。2025年,阜陽市綠色食品集群躋身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填補了該市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的空白;阜南縣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控制與安全集成零部件、臨泉縣綠色食品兩大產業集群入選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省級特色產業集群數量增至6家、總量居全省前列;其中國家級特色產業集群1家,潁上縣光電器件產業集群被評為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不斷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阜陽還加快各級企業創新平臺建設,目前全市共建成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2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6家、企業技術中心145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343家。加快企業創新發展,目前,阜陽共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501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2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8家。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劉媛媛 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