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記者跟隨“活力中國調研行”安徽主題采訪活動來到了位于合肥的深空探測實驗室。在資源利用試驗區,深空探測實驗室未來院高級工程師、“月壤3D打印系統”技術負責人楊洪倫介紹,這是一臺可以利用聚光太陽能,將月壤加熱到高溫后熔融制成月壤磚的裝置。
這臺裝置有兩大特點,一是采用月壤作為唯一原材料,不需要從地球攜帶任何輔料,實現用月球的土蓋月球房。二是其聚光系統的光纖束是柔性的,末端可以自由移動,這樣該裝置不僅可以打磚塊,還可以通過自定義打印頭的移動路徑,實現月壤任意形狀的成型制造,為施工帶來便利。
楊洪倫介紹,“月壤3D打印系統”制成的月壤磚具有強度高、隔熱性好等特點,可以滿足月球科研站的交通道路、設備平臺和建筑物建造需求,支撐更大規模、可持續的月面探測和資源開發利用活動。
事實上,這項技術已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在深空探測實驗室的戰略布局中,月壤3D打印系統將與正在建設的地月通信導航網絡形成協同效應。未來國際月球科研站建設時,中國技術不僅能為航天員“打印”出安全的居住空間,還能構建連接各模塊的“月球道路網”。
(安徽商報、元新聞記者 常誠 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