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2025年“活力中國調研行”安徽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位于合肥高新區的深空探測實驗室。安徽商報、元新聞記者現場了解到,今年7月上旬,中國航天領域首個國際科技組織——國際深空探測學會成立大會將在安徽合肥舉行,這也標志著安徽在全球深空探測領域的國際合作中邁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
“這是中國首個航天領域的非政府國際科技組織,也是落戶安徽的第一個國際組織。學會將致力于聯合各國、國際組織,匯聚科技英才,激勵科學發現,繁榮學術交流,共同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深空探測實驗室黨委書記胡朝斌介紹。
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安創谷二期G1棟,是深空探測實驗室的國際合作樓,未來這里將作為國際深空探測學會的總部,匯集一批國際工作者,開展深空探測領域國際合作交流工作。
國家深空探測實驗室國際合作交流中心主任王中民表示,學會的成立對推動全球深空探測國際合作、構建中國航天國際合作新格局,助力安徽打造世界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具有重要的意義。
王中民表示,國際深空探測學會設立的重大意義在于,有利于中國深空探測事業創新發展。學會將著力構建高水平科技合作平臺,聚集全球優勢科技資源,匯聚深空探測領域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培養國際化高層次人才,推動科學研究和技術攻關,支撐我國深空探測戰略規劃和國際月球科研站、行星探測等重大工程,助力航天強國建設,服務國家戰略。此外,學會的成立還有利于構建航天領域國際合作新格局。學會將拓展航天領域開放合作的新渠道,落實“走出去”戰略,通過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在國際舞臺積極發聲,打破國際封鎖,防止脫鉤斷鏈,為重塑航天國際合作新格局、構建外空領域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有利于打造安徽三大科創引領高地,提升安徽國際影響力,為安徽建設三大科創高地和‘三地一區’發揮獨特作用。” 王中民說道。
據了解,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由國家航天局、安徽省、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三方共建,是面向世界航天科技前沿和國家航天強國戰略需求,圍繞深空探測領域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和國際大科學計劃,開展戰略性、前瞻性、基礎性研究,實現科學、技術、工程融合發展的新型科技研發機構。2022年2月25日,深空探測實驗室(天都實驗室)在合肥揭牌。
自2023年起,實驗室創辦深空探測(天都)國際會議,先后在合肥、黃山連續舉辦兩屆在國際航天界,“天都會議”正在產生重要影響。
今年4月,深空探測實驗室承辦了國際月球科研站開發者會議,匯聚了上百位國際月球科研站全球開發者智慧與力量,探討未來合作模式與協同發展路徑,加快推進國際月球科研站合作建設。截至目前,實驗室已與64個國際科研機構簽署合作協議,支撐國家航天局不斷拓展深空探測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常誠 梁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