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上”的大科學裝置到底有啥用?高能級科創平臺形成了哪些核心能力?安徽商報、元新聞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8月28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辦公室組織力量編制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服務能力白皮書(2025年度)》,共梳理科學中心相關創新單元(裝置、機構、平臺)可對外提供的科技服務341項,覆蓋25個領域,詳細介紹了大科學裝置、高能級研究機構、各平臺的基本情況、實驗條件建設情況和對外服務能力等情況。
建成在建裝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安徽省于2017年1月獲批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經過8年多的建設,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取得明顯進展,體系化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大科學裝置集群效應明顯,形成運行、在建、預研謀劃13個裝置梯次推進、30余個交叉創新平臺體系布局的格局,建成在建裝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先后組建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數據空間、環境五大研究院,以及江淮前沿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已逐步成長為我省除中國科大、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之外的“科創第三高地”。
推進大科學裝置“沿途下蛋”,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充分挖掘裝置建設運行中衍生的前沿技術,支持開展技術二次開發,累計孵化、引進科技型企業100余家。培育引進一批高層次科研團隊和工程技術人才,組建中國科大科技商學院,培養“五懂”復合型人才,科學中心人才“強磁場”效應顯現。
原創性標志性創新成果涌現,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取得EAST裝置“億度千秒”、穩態強磁場世界最高磁場強度等標志性成果?!昂戏示C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已經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爭與合作的重要創新高地、我省未來產業發展的技術策源地?!?/p>
《白皮書》展示科學中心科技服務能力
為加快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發展機制,推動科學中心裝置、機構、平臺等更好地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以高質量科技供給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辦公室組織力量編制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服務能力白皮書(2025年度)》。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服務能力白皮書(2025年度)》共梳理科學中心相關創新單元(裝置、機構、平臺)可對外提供的科技服務341項,包括材料結構分析、氣液成分分析、多模態多尺度腦成像、實驗動物定制、藥物篩選、存算一體信息技術服務、多語種智能語音服務、衛星數據處理、芯片封裝與測試、精密加工制造等,覆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空天信息、未來網絡、新材料、新能源等25個領域,共6.3萬字?!栋灼吩敿毥榻B了合肥同步輻射光源等7個大科學裝置、能源研究院等6個高能級研究機構、合肥先進計算中心等18個平臺的基本情況、實驗條件建設情況和對外服務能力,還包括各創新單元的聯系方式、機時申請說明等。
《白皮書》將通過省發展改革委網站、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同步發布,方便用戶、機構獲取。
推動大科學裝置更多向產業用戶開放
緊扣“科研資源富集”向“科技服務優質”升級的目標,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下一步將出臺大科學裝置支持管理辦法,支持引導企業參與大科學裝置論證、建設、運維和使用,推動大科學裝置更多向產業用戶開放,加強向民營企業開放,支持大科學裝置用好長期積累的海量實驗數據,有償為用戶提供高質量數據服務。同時,探索市場化運營合肥先進光源等大科學裝置,穩步提升大科學裝置開放共享水平和服務產業創新發展能力。
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還將制定《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開放共享工作指引》,推動大科學裝置、高能級研究機構、前沿交叉研究平臺等創新單元,在建設需求、儀器設備、研發平臺、科技服務能力、可轉化成果等方面向社會開放,吸引企業、社會資本等參與建設或進行科學研究、技術開發、成果轉化,切實增強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科技服務能力。
同時,常態化舉辦科學中心創新沙龍、成果推介會等活動,打造技術、資金、人才等要素充分融合的交匯場,打通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進一步推動科學中心創新成果賦能我省產業發展。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劉媛媛 實習生 熊思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