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你們給了孩子第二次生命!” 日前,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安徽省兒童醫院收到一封經安徽省12345轉交的特殊感謝信。患兒父親王先生筆觸深情,詳細描述了該院新生兒科團隊將出生僅6小時11分鐘、命懸一線的男嬰小初(化名)從死亡邊緣拉回,創造生命奇跡的感人歷程。這封感謝信的背后,是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命保衛戰。
小初在孕 37 周時因“前置胎盤”通過剖宮產出生,隨即出現氣促、呼吸困難、呻吟、口唇青紫等癥狀,氧飽和度暴跌至 60% 以下,甚至一心臟驟停,即便進行氣管插管也難以挽回頹勢。安徽省兒童醫院新生兒轉運團隊火速馳援,抵達時患兒已面色蒼白、心跳停止。醫護人員立即展開胸外按壓、靜脈注射腎上腺素、擴容復蘇,迅速建立生命支持通道,緊急將其轉運回院。
入院時,小初反應微弱、皮膚蒼白、呼吸窘迫,急診胸片顯示“右側大量氣胸”——生命已岌岌可危!該院新生兒科副主任醫師林先紅團隊當機立斷,實施胸腔穿刺抽氣、閉式引流,同時進行抗休克治療、糾正嚴重的內環境紊亂。患兒還出現了抽搐癥狀,腦電圖提示重度異常。時間就是大腦,團隊在排除禁忌后,第一時間啟動亞低溫治療,為受損的腦組織贏得了生機。
氣胸情況好轉后,休克引發的嚴重肺損傷讓胸片呈現 “白肺”樣改變,同時還爆發了危及生命的嚴重肺動脈高壓。NICU 立即啟動多學科聯動機制,通過吸入一氧化氮,聯用強心、擴血管藥物,向肺動脈高壓發起總攻。新生兒科專家團隊日夜堅守在患兒床旁,精準調控每一項治療方案。歷經10天的鏖戰,肺動脈高壓終于得到控制,病情迎來了轉機。
生后21天,小初成功脫離呼吸機。令人欣慰的是,后續檢查顯示其頭顱磁共振正常,神經系統評估無異常—— 這意味著兇險的病程并未對他的大腦造成永久性損傷。目前,患兒正處于吸氧治療階段,以促進肺部病情的恢復。
新生兒嚴重肺動脈高壓病死率高、預后兇險。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多次坦誠與家屬溝通風險,贏得了家長的深度信任。小初父親在感謝信中寫道,“這不是奇跡,而是您們用專業、責任與愛心拼出來的生命逆轉。”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汪漪 實習生 王焱麗 通訊員 陳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