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近日安徽印發實施《關于全面提升“綜合查一次”改革質效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為全省“綜合查一次”改革的延續和深化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實施意見》科學設定“三年三步走”的目標路徑,明確2025年底前全面推行“綜合查一次”制度;2026年底前全省行政檢查事項整合率、計劃內聯合檢查實施率、經營主體滿意度分別達到70%、80%、90%;2027年底前形成成熟完善的“綜合查一次”制度體系。
此外《實施意見》主要從“誰能查”、“查什么”、“怎么查”三個維度,構建科學、規范、高效的行政檢查體系,切實為涉企行政檢查“立規矩”。
在“誰能查”方面,采取清單化管理、動態化調整的方式,依法向社會公布聯合檢查主體資格、檢查依據、實施范圍等內容,做到“清單之外無檢查”。
在“查什么”方面,全面梳理涉企行政檢查事項,以監管對象為聯結點,按照“能合盡合、應減盡減”原則,統籌確定聯合檢查事項,整合歸并部門內、部門間及層級間的檢查計劃,協商完善邊界模糊、執行彈性大的檢查標準,確保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一次到位。
在“怎么查”方面,以行政執法監管數字化轉型為支撐,按照“一部門牽頭,多部門配合”的模式,全面推行掃碼入企,積極推廣無感檢查,以及多部門“一表通查”、簡單事項“委托查”等舉措,嚴控入企檢查頻次、時間和人數,最大程度減輕經營主體迎檢負擔。
《實施意見》堅決把不必要的檢查事項壓減掉、把不合理的檢查頻次降下來,為經營主體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另一方面,對于群眾關切的食品藥品、安全生產、生態環保等領域,特別是群眾投訴舉報或有關部門轉辦交辦的問題,明確不僅查,還要嚴格查,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擺正行政執法單位既是監管部門、更是服務部門的職能定位,積極推行包容審慎監管新模式,通過“風險+信用”監管、“指導+服務”執法、“教育+培訓”管理等舉措,將服務貫穿于行政執法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各環節,進一步引導企業合法經營、預防糾正違法行為,用“無感監管”為經營主體提供更多的“有感服務”。
綜合用好用活政策法規、資源配置、信息技術等執法監管“工具箱”,將原本由企業承擔的“多次迎檢”隱性成本,轉化為政府內部的流程優化成本,既為基層執法單位減輕監管負擔,又為經營主體提供集成式的“增值服務”,真正實現“管住風險、無事不擾”。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