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規范物業收費及開支行為,讓我們業主明明白白消費。”“希望小區內老化破損的健身器材能得到及時維修更換。”“房屋沒有入住也沒有裝修,物業費怎么交?”“小區物業企業如果未按合同履約服務,業主該如何維權?”……近日,安徽商報、元新聞記者隨同2025年“政協江淮行”采訪團圍觀了一場特別的“協商直播”。
這場特別的“協商直播”是我省黃山市黃山區政協召開的“加強物業管理,提升服務水平”提案公開辦理網絡協商會。會場內,提案人、政協委員、群眾代表、社區干部、職能部門圍坐一堂、熱烈探討。“小區有的樓棟沒有維修基金,維修費用怎么辦?”“在小區內停放的車輛被刮碰了,物業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我們小區業委會沒有任何報酬,是義務服務,應該支持他們的工作”。會場外,1.7萬人次網友通過“今日黃山區”微信直播間和“黃山區融媒”抖音直播間“云”列席協商會,網友們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紛紛在評論區留言互動,相關部門負責人直面網友、現場作答,對大家關心的物業費用繳納、房屋公共維修、充電樁基礎設施完善等問題予以一一回復。
會后,黃山區政協也第一時間將網友們提出的100多條意見建議整理出清單并提交相關部門參閱。“本次直播持續了兩個多小時,結束后很多網友仍感意猶未盡,從直播間轉至小區業主群,又掀起了一陣鄰里協商熱潮。”據黃山區政協的相關負責人介紹,網絡協商會效應持續放大,不但促進了政協協商有效服務基層治理,也實實在在解決了老百姓的煩心事。
據介紹,把“協商桌”搬進“直播間”,在黃山區并不是第一次。“從2019年,我們就開始探索創新,采用‘公開辦理+網絡直播+現場評議’的形式開展提案辦理協商。”該負責人告訴記者,首先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提案,邀請承辦單位與提案人和群眾代表面對面開展辦理協商,會議過程同步在微信和抖音等APP進行直播,網友通過留言的方式提出意見建議,由承辦單位進行回應,并在會上組織雙向評議。當年,針對“水電氣計價與安全管理”開展提案公開辦理網絡協商,協商建議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老舊小區天然氣管道接入改造逐年推進落實。
2020年,圍繞“城區交通秩序管理”舉辦提案公開辦理網絡協商會,吸引了近1.7萬名網友在線觀看,收到網友留言提問百余條次,網民點贊達3000多次。2022年,圍繞“在城區實施智慧停車的建議”開展提案公開辦理網絡協商,同步在抖音和微信平臺進行現場直播,吸引5萬網友參與;經過現場協商和后續交辦,黃山區共新增、改建停車泊位1945個。2023年,圍繞“老舊小區公共電瓶車充電樁設備施工及全區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提案公開辦理網絡協商,2萬多人次網民參與,留言100余條;黃山區政協會后將收集整理意見建議分類提交給相關部門辦理,當年共改造老舊小區12個,涉及300余戶近1500人。去年,圍繞《關于進一步加強我區小區物業管理的建議》開展提案公開辦理網絡協商,就物業費用繳納、房屋公共維修、充電樁基礎設施完善等具體問題,提出明確具體、操作性強的改進措施。
“網絡協商讓政協走進群眾,也讓群眾走近政協,線上線下把最廣泛多樣的民意民智匯聚起來,才能找到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黃山區政協主席汪亮表示,下一步將持續深化網絡協商品牌建設,推動政協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姜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