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上午,由安徽省地質博物館、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共同主辦的巢湖龍發現60周年及三疊紀海生脊椎動物群演化與環境學術交流會開幕式在巢湖舉行。
據介紹,巢湖龍是我國具有重要科研價值的古生物化石代表,其發現與研究推動了對中生代海洋生態系統演變的理解,也為探索生物與環境協同演化提供了關鍵實證。近年來,安徽開展巢湖動物群化石的系統性發掘與科研工作,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顯著提升巢湖在全球古生物研究格局中的影響力,推動巢湖成為合肥最好的名片。
安徽省自然資源廳廳長汪謙慎表示,安徽將始終堅持保護優先、合理利用的原則,持續提升化石工作的科學化、現代化和標準化,努力實現古生物化石保護利用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良性互動,為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未來貢獻更多力量。安徽將不斷深化原始創新,加強跨學科、跨機構協同攻關,為全球古生物研究貢獻“中國智慧”。要推動成果轉化,將巢湖動物群這一世界級化石寶庫的科研價值轉化為綠色發展動力。同時,安徽大力拓展開放合作,以更加開放的姿態積極參與古生物學國際合作研究,深化館——站——校協調聯動,勇攀地質古生物科學新高峰
本屆學術交流會以“巢湖龍發現60周年及三疊紀海生脊椎動物群演化、古地理古環境古生態及其對三疊紀生物圈復蘇過程的響應”為主題,來自國內外共30家高校、科研單位和博物館參加。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