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公墓,作為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滿足人民群眾“逝有所安”的重要使命。我省已連續兩年將加強城鄉公益性公墓建設管理納入省級民生實事,明確年度分別推進不少于60個和70個城鄉公益性公墓新建、改擴建或配套設施改造項目。
截至目前,2024年分解的65個民生實事項目均建成啟用;2025年民生實事項目已開工建設52個,剩余項目正加快推進。至此,我省已建成城鄉公益性公墓超3700座,基本實現市、縣、鄉全覆蓋,形成以公益性為主體、節地生態為導向、城鄉統籌的安葬服務供給體系。
便民惠民,滿足普惠多樣安葬需求
“我的父母、祖父母以前都葬在村里的老墳場。去年老墳場改造后,建成了標準化的公墓,我第一時間把親人遷葬進來。公墓環境好,祭祀也更方便了?!?月29日,來安縣新安鎮十里村黨總支書記丁玉龍告訴記者。
新安鎮公益性公墓十里墓園于去年3月開工建設,選址在十里村一塊老墓地上。據丁玉龍介紹,這塊老墓地1949年以前就有了,最近幾年老墓地里也不好找位置了,一些村民不得不去較遠的公墓安葬親人。
“回應群眾需求,我們采取‘邊遷邊建’方式打開公墓建設切口,通過標準化改造,節約出三分之二的土地,建成3578座墓穴,已安葬1416座?!毙掳叉傸h委統戰委員朱傳學介紹,該公墓實現新安鎮公益性公墓“零”的突破,通過改造,騰退出巨大空間,可以解決未來20年喪葬需求。
黃山市屯溪區陽湖鎮三充村山場面積廣闊,森林覆蓋率高達90%。去年底,屯溪區城市公益性公墓在這里竣工,建成9765個穴(格)位,今年8月26日啟動對外銷售,屯溪區市民熊劉麗成為首批購買者。
“這里環境好,價格也親民。公益性公墓的建成,減輕了群眾殯葬負擔?!毙軇Ⅺ愓f。屯溪區殯葬管理所負責人楊建平告訴記者,屯溪區城市公益性公墓售價相比經營性公墓價格低一半以上,穴均為群眾節省費用約60%。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省城鄉公益性公墓售價主要采取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機制,在覆蓋建設管理成本基礎上,以平價形式向群眾供應,部分村級公益性公墓實行免費安葬。
圍繞群眾“身后事”這一民生需求,我省正通過城鄉公益性公墓建設,擴大供給、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安葬資源與服務,滿足多樣化安葬需求。通過規范化管理,有效治理農村散埋亂葬現象,破解耕地資源占用難題,進一步提升殯葬服務的便利性、惠民性與生態環保水平。
節地生態,引領綠色低碳殯葬新風
從高處俯瞰東至縣東流鎮太平山生態陵園,很難發現它是一塊公墓。這得益于墓區生態化設計理念和樣式統一的臥碑?!拔覀儾捎秒A梯式景觀布局,依山勢錯落種植石楠、松柏等本土樹種,形成四季分明的植物群落?!碧缴缴鷳B陵園負責人汪華東告訴記者。
太平山生態陵園位于東流鎮金山村,屬于農村公益性公墓,去年初投入使用。一期占地面積約61畝,目前建設墓穴1416個,解決大渡口鎮、勝利鎮及東流鎮居民的殯葬需求。
東至縣是我省12個土葬改革區之一,這些地方多位于山區。“建設農村公益性公墓,一方面為群眾提供更多安葬選擇,另一方面也是貫徹平地深埋、不留墳頭的綠色殯葬要求,推動殯葬習俗向生態環保方向轉變。”汪華東說。
在望江縣城市生態公益性公墓,一塊塊呈樹葉形、扇形、橢圓形的小型化藝術墓碑平嵌在綠茵茵的草地上,周圍種植著各色樹木,墓隱于林,是墓卻不見墓?!肮褂?023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我們按照‘先建公園,再建陵園’思路,打造‘生態化、園林化、人文化、藝術化’公墓,真正實現節地生態安葬?!蓖h民政局社會事務股負責人檀學兵說,通過此舉,引導綠色低碳的殯葬新風。
懷遠縣荊西園城市公益性公墓今年下半年將迎來擴建,“計劃增加2000套墓穴,其中,節地生態葬占比50%以上。”荊西園城市公益性公墓負責人張輝介紹,在此前建成的2600多套墓穴中,樹葬、花壇葬等節地生態安葬占比三分之一。
目前,我省在城鄉公益性公墓建設中推行節地生態安葬,要求單穴不超過0.5平方米,合葬墓穴不超過0.8平方米。采用墓穴安葬方式的,應做到小型墓穴、小型墓碑、多樣綠化,墓區綠化率不宜低于50%。鼓勵采用樹葬、草坪葬、花葬等綠色生態安葬方式,不少地方對綠色生態安葬給予費用減免。
據黃山市民政局局長詹栩介紹,黃山市積極推行節地生態安葬,新建公益性墓地中節地生態安葬葬式所占比例達100%,并出臺了惠民政策,免除在定點公墓實施樹葬、花葬、草坪葬等生態葬式產生的費用,引導群眾轉變觀念,支持殯葬移風易俗。
保障用地,探索林地墓地復合利用
城鄉公益性公墓建設是一項惠及千家萬戶的民生工程,其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然而,公墓選址有著嚴格要求:遠離居民區、水源地,不能占用耕地、林地,同時還要保證交通便捷、地勢相對平緩、方便群眾祭掃。這些要求疊加在一起,使得公墓選址并非易事。
如何保障城鄉公益性公墓建設用地?不少地方利用舊有墓地進行改擴建、提升空間使用效率。與此同時,一些更具創新性、更符合綠色生態理念的做法也陸續推出,如我省目前正在試點的林地墓地復合利用模式。
淮南市田家庵區曹庵鎮(老圩村)公益性公墓是我省三個林地墓地復合利用試點項目之一,該項目位于曹庵鎮老圩村黃郢組,用地性質為林地,目前已建成200個標準化墓穴。
“公墓所用地塊原是退耕還林政策實施期間,村民自發種植的楊樹林,經濟價值不大。利用建設公益性墓地契機,我們對林地進行更新,種上了香樟樹?!辈茆宙傛傞L陶鵬告訴記者,公墓植被覆蓋率大于80%,統一采取臥碑,目前正在向發改部門申請定價。
淮南市民政局局長岳銳表示,淮南市正積極探索推進林地墓地復合利用模式,在不改變林地性質的前提下,與林權權利人協商一致后,對符合條件的公益性公墓,采取備案制度,在“建好墓”的同時“護好林”。
在林地墓地復合使用上,望江縣城市生態公益性公墓起步更早,2022年即啟動實施?!拔覀儗⒘值?、草地和墓地作為一個系統,統籌林業部門林地綠化建設項目和民政部門公益性公墓項目,探索出林地、草地與墓地復合使用方式,走出一條綠色生態殯葬新路徑?!碧磳W兵說。
一位長期從事殯葬行業研究的業內人士表示,林地墓地復合利用講求“墓在林中”,而不能“墓占林地”,關鍵是要在保障生態功能不降低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林地資源開展殯葬服務。對于未來公墓建設,她建議將殯葬功能與紀念功能、生態功能、教育功能等有機結合,讓墓園不僅成為逝者安息之地,更成為生者緬懷親人、傳承文化、接受生命教育的人文場所。
(本報記者 劉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