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无码国产,国产极品在线观看,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激情综合网五月

【榜樣】全國“最美擁軍人物”姚華亮:傳承紅色基因 講好紅色故事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春雨 分享到 2025-09-04 14:49:23

泛黃的黨刊整齊排列,300多枚毛主席像章在玻璃柜中閃耀光芒,500多張歷史照片如點點星火布滿墻面……在皖南的小鎮,矗立著一座特殊的“紅色燈塔”——一間普通的農房里,1000余件紅色展品靜靜陳列,無聲訴說著老兵姚華亮63年的堅守與執著。多年來,他把自己的家改造成紅色基因的“播種機”,堅持為駐地官兵、學生、干部群眾宣講黨史與國防知識,在推動地方征兵、落實擁軍優屬工作中,始終以先鋒之姿發揮示范作用。從黃山市“國防教育工作先進個人”“全省優秀退役軍人”,到全國“最美擁軍人物”“中國好人”。面對贊譽,他說:“我就想著能為部隊做點事,心里踏實。”這簡單的話語里,滿是一位老兵跨越歲月的深沉擁軍情。

從行軍包到紅色展館  萬件珍藏見證初心

1968年2月,作為工程兵代表的姚華亮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了毛主席接見,當時的他緊張得手心沁出汗,卻將腰桿挺得筆直。3月,再次受到接見時,他牢牢記住毛主席說的每一句話,那些囑托像火種般深埋心底。在部隊服役的那些年,姚華亮的床頭總摞著厚厚的軍報和黨史資料,他的津貼大半都用來收集這些紅色文物了。每當夜深人靜,他就著昏黃的臺燈,將一張張泛黃的報紙、一枚枚褪色的像章仔細收藏。這份執著,像一粒種子在他心中生根發芽。退役后,這份癡心也從未改變。

為了解決館址問題,姚華亮和老伴節衣縮食,把自家兩層300多平方米的房子改成了紅色展館,僅保留了一間16平方米的小屋供他和老伴居住。微薄的退休金幾乎都投進展館,他們就在屋后開墾菜地,靠勤勞的雙手自給自足,即便日子清貧,也依然用心守護著展館。最困難時,當時已經73歲的姚華亮,靠踩著三輪車運送展品資料,他和老伴兩人天剛亮就出發,用4個多小時騎行山路23里,就這樣連續跑了4天,才把展品資料全部搬運到家中。

2013年12月26日,這間紅色展館正式對外免費開放。當第一批參觀者踏進改造好的紅色展覽館時,所有人都紅了眼眶,200多平方米的展廳里,陳列著1000多件展品,有毛主席的書、像章,有珍貴的史料、照片,每一件都承載著他的心血。2021年6月30日,修繕后的姚華亮紅色工作室正式揭牌對外開放。館內設有展板200多塊、圖片5000余張、實物10余類200多件,上萬篇各類時事和史料。

會行走的展館 老兵聲音傳遞歷史火種

姚華亮不僅開辦紅色展館,更是一位紅色故事的講述者。他走進基層,帶著展板、圖片、史料,為干部群眾講述革命傳統和國防教育。多年來,他舉辦了“紀念紅軍長征80周年”“抗戰勝利70周年”等專題展覽,每一次他都親自講解。每逢重大節日,姚華亮都會受邀到部隊、到學校、到鄉村巡展、講黨課。2021年6月1日,由姚華亮牽頭,與另外兩位退役軍人共同發起了具有創新意義的“三代軍人進校園”宣講活動,82歲的姚華亮、年近70歲的程本煥和30多歲的張志健三代軍人,為全校700余名師生上了一堂莊重、豪情、充滿生機的國防教育課,全體師生為之動容、深受教育。截至目前,聽課學生已達3萬人次。

從青絲到白發,從軍營到鄉村,姚華亮用一生詮釋了軍人本色。如今,他的紅色展館已成為當地的精神地標,而他,依然是那位騎著三輪車、到處奔走宣講的執著老兵。他說:“只要還能動,我就會一直講下去,讓更多人記住歷史,珍惜今天?!保ò不丈虉?元新聞記者 周梅  圖片由休寧縣委宣傳部提供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林郭勒市| 龙里县| 滦平县| 安西县| 沅陵县| 临漳县| 于田县| 含山县| 鲁山县| 常宁市| 繁昌县| 凤山县| 庐江县| 白河县| 监利县| 万年县| 平山县| 安康市| 鄄城县| 甘南县| 台江县| 东平县| 微博| 潞西市| 荔波县| 伊春市| 武平县| 喜德县| 富川| 通州市| 登封市| 舞阳县| 徐州市| 上蔡县| 龙江县| 读书| 泽普县| 罗甸县| 利辛县| 东乌| 绥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