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无码国产,国产极品在线观看,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激情综合网五月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97歲老兵竇保軒:每一處傷疤都是戰斗的勛章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張春雨 分享到 2025-08-24 12:02:35

在安徽省宿州市蕭縣張莊寨鎮白樓村,97歲的老兵竇保軒用一生踐行著“不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絕不罷休”的錚錚誓言。從15歲投身新四軍到復員歸鄉默默耕耘,這位身披勛章的老戰士,用血與火的記憶點亮了無數青年的愛國情懷,更以平凡的堅守詮釋了英雄本色。

血戰沙場:15歲少年的白刃鋒芒

1943年,年僅15歲的竇保軒加入新四軍第四師十一旅三十二團,成為衛生隊的一名戰士。然而,少年胸膛里跳動的是沖鋒殺敵的熱血。“我要下連隊打仗!”次年,他如愿以償,在淮北鐵佛寺遭遇日軍突襲的拂曉,第一次直面生死。當刺刀扎進胳膊時,他未退半步,反手一刀劈向卡在樹干中的敵軍,斃敵兩人、傷敵一人。這場白刃戰中,他嘶吼著“死也是一刀,活也是一刀”,用大刀劈開了生死考驗。

此后數十年,竇保軒的搏命身影刻在無數戰役中:子彈打光便挺起刺刀沖鋒,八仙桌綁濕棉被制成“盾牌”突襲敵陣,漣水、孟良崮、萊陽……每一處傷疤都是戰斗的勛章。1947年解放戰爭中,一枚彈片擊中他的左眼,永遠奪走了光明,但他仍堅守陣地,嘶吼著“只要右眼在,就能瞄準敵人”。

師長情深:戰火中的溫暖燈塔

在竇保軒心中,師長彭雪楓是最溫暖的燈塔。一次行軍中,彭雪楓將自己的戰馬讓給腿腳不便的小戰士,自己徒步前行。多年后,竇保軒才知這份深沉的愛護。得知師長犧牲安葬于泗洪,他每年必前往墓前傾訴:“他對戰士們的愛護最好了……”淚水無聲滑落,浸透了七十年的牽掛。

面對師長,他銘記的是戰火中的溫情;面對戰友,他始終以“替他們多活”為使命。復員歸鄉后,竇保軒深藏功名,將三等功2次、四等功3次的證書鎖進箱底,數十年如一日耕耘田間。女兒朱文靖回憶:“父親總說,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犧牲在戰場上的戰友,他只是替他們看看今天的太平盛世。”

短視頻“出圈”:紅色基因的新時代傳承

2021年九一八事變90周年,防空警報聲中,竇保軒對外孫女喃喃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一定要好好珍惜。”這段講述被錄成視頻上傳網絡,瞬間引爆網友熱議。視頻中,老人講述白刃戰時目光如炬:“你不打敗他,他還欺負咱。”評論區滿屏致敬:“一看就是上過戰場的人,了不起!”

外孫女朱文靖將姥爺的戰斗經歷制作成短視頻,從宿南戰役到抗美援朝,400余條內容在“老兵回憶錄”賬號發布,總瀏覽量突破數千萬。網友像追劇般“催更”:“且聽竇姥爺下回分解!”愛心志愿者、大學生自發登門拜訪,當地中小學將其視頻作為國防教育素材,縣征兵辦用以鼓勵青年參軍。剛入伍的新兵通過視頻報喜:“竇姥爺,我在新兵連比武拿了第一!”老人欣慰不已:“把戰友的故事講給年輕人聽,很有意義。”

面對“英雄”的贊譽,竇保軒連連擺手:“我不是英雄,犧牲的戰友才是。”如今,97歲的他仍會哼唱起《新四軍軍歌》:“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這旋律,是他與烽火歲月最深的羈絆,更是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號角。

從白樓村的田間到網絡的云端,從老兵的講述到青年的傳承,竇保軒用一生詮釋了何為“忠誠與擔當”。他的故事,是歷史的回響,更是未來的號角——當和平的陽光灑向大地,那些浴血奮戰的身影,永遠是中華民族最挺拔的脊梁。(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許家權)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淄博市| 麟游县| 调兵山市| 丰顺县| 石楼县| 吴桥县| 宜兴市| 郯城县| 安图县| 应用必备| 无棣县| 梨树县| 东乌| 纳雍县| 新巴尔虎左旗| 当涂县| 和硕县| 中方县| 望谟县| 布尔津县| 沈丘县| 改则县| 新沂市| 建瓯市| 武鸣县| 大荔县| 宽甸| 汝阳县| 阜宁县| 威海市| 景泰县| 朝阳市| 社旗县| 汤原县| 榆社县| 开远市| 惠东县| 辉南县| 桂林市| 永新县| 定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