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治理如同守護家園的燈光,既要照亮白天的整潔,也要守護夜晚的安寧。錦繡中心方興南園小區開啟夜間巡邏整治和“5+1”志愿活動,以更精細的“繡花”功夫織密安全網、擦亮生活底色,讓精細化管理在朝夕之間悄然扎根。
夜幕下的整治:為消防通道“舒筋活血”
針對夜間車輛亂停、通道堵塞的“頑疾”,方興南園小區黨支部在去年整治基礎上,于今年夏天再次組建“夜間整治隊”。傍晚7點剛過,紅管家沈大姐就拿著登記表在小區入口處等候,志愿者小張則拎著擴音喇叭反復播報停放須知。手電筒的光束在夜色中來回晃動,他們先對樓棟內亂停的電動車“下手”,合力將12輛電動車從單元樓內搬到樓外指定停放區;遇到3輛飛線充電的小吃車,紅管家趕忙指引至三輪車專屬充電車位,還細致檢查了充電線路安全;樓道拐角處堆積的4處廢舊紙箱和自行車,大家也一起動手搬到臨時存放點;發現3輛私家車停放在路邊,志愿者立刻撥通電話,“您好,您的車現在停在這個位置上,會影響應急通行,麻煩您過來挪到旁邊的正規車位,謝謝您的配合。”一句句耐心勸說,最終讓車主們都趕來將車停進了車位......2個小時的忙碌,像給堵塞的血管打通栓塞,讓道路恢復了往日的寬敞。
“5+1”志愿行動:給家園做“全面美容”
周一到周五常態化保潔打底,周六全員志愿攻堅——方興南園在去年志愿活動的基礎上,嘗試“5+1”模式,讓環境整治既有“日常保養”,又有“集中煥新”。上周六清晨七點半,20余名志愿者在小區廣場集合,大家分成4個小組,決定從1號樓開始,一棟一棟“攻堅”。綠化帶里,志愿者們蹲在地上,手里的小鏟子沿著磚縫一點點摳除雜草,哪怕是幾厘米高的嫩芽也不放過;路面上,有人拿著夾子彎腰夾起白色污染物,塑料袋、碎紙屑、煙頭等都被一一收入垃圾袋,路面變得干干凈凈;樓道里,大家挨家挨戶敲門提醒,對長期堆積的舊家具、廢紙箱等雜物,志愿者們主動幫忙搬運;角落里的2輛僵尸車,大家合力推到指定停放點。3小時的忙碌結束后,小區里的磚縫清爽了、路面潔凈了、樓道通暢了、角落整潔了,居民出門見綠、轉角遇凈,臉上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夜間整治守住了安全底線,“5+1”志愿活動提升了環境顏值。方興南園小區黨支部在去年活動基礎上的再度實踐,邁出了精細化管理的堅實一步,在每次行動中抓住關鍵、做足細節,用細節溫暖人心,用行動守護幸福,從每一次行動開始,讓美好持續生長,逐步展現出“安全港”“舒心窩”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