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將進入末伏,也將是“秋老虎”發威時間。安徽省氣象臺8月7日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顯示,合肥將于8月9日及12-13日迎來37~38℃階段性高溫,其中12日或達峰值。值得注意的是,高溫窗口期(如7-9日)日均溫差高達8~9℃,巢湖愛心醫院中醫科主任吳慶剛結合往年接診經驗提醒:“氣溫劇烈波動,末伏‘濕熱困脾’高發,易致食欲驟減、口干厭飲,市民可提前通過食補調理,為身體筑牢防線。”
食補四法未病先防
1.祛濕護脾筑根基
原理:長夏消耗脾陽,濕熱交織易阻滯運化
核心方:四神湯(茯苓、山藥、蓮子、芡實各15g)
本地化:巢湖鮮芡實正當時,祛濕力勝干品
禁忌:綠豆等寒涼物反傷脾陽
2.潤燥防溫雙兼顧
矛盾點:末伏暑熱未退,秋燥悄然滋生
黃金搭配:秋梨生食降火+百合銀耳羹潤肺
地域技巧:大圩葡萄榨汁微冰鎮,替代傷胃冷飲
3.酸味入肝護肺陰
中醫機理:“酸收”制衡“辛散”,防燥氣傷肺
創新飲:烏梅3顆+山楂5g煮水冷藏,三伏天代茶
家常替代:番茄切片撒話梅粉,開胃生津
4.輕補方為大道
常見誤區:盲目進補當歸羊肉湯
科學方案:
鴨替雞:巢湖麻鴨性涼滋陰
素替葷:肥西紫山藥蒸食健脾
三餐食補攻略
早餐:山藥小米粥+醋泡嫩姜
操作要點:鐵棍山藥帶皮蒸熟再切塊,鎖黏液蛋白,嫩姜薄切米醋浸泡≥3日,晨起嚼2片。
功效:醋姜喚醒脾陽,化解伏天晨起膩滯。
午餐:冬瓜陳皮老鴨湯
備料指南:巢湖老鴨提前訂購(掌蹼角質厚者為佳),冬瓜留皮切塊,籽囊同煮增利水效。薏米30g、新會陳皮5g備齊。
烹飪:大火煮沸撇沫,砂鍋煨足2小時
晚餐:蓮藕南杏排骨湯
預處理:九孔紅藕切塊鹽水泡防氧化,豬肋排焯水加料酒去腥,南杏仁冷水浸1小時去苦味。
禁忌:腹瀉者去杏仁加姜片
體質定制食方
陰虛盜汗:麥冬10g+百合30g燉梨,末伏連服5天。
氣虛乏力:黃芪15g+焦棗10顆燜泡,晨起飲7天。
痰濕身重:荷葉10g+山楂15g煮水,餐前服10天。
食補增效錦囊
1.餐后導引術
飯后靠墻站10分鐘(腳距墻20cm),源自《諸病源候論》助運化
2.控油妙招
湯品冷藏刮脂膜,減膩滯不傷脾
3.果療防郁
午后食陽光玫瑰葡萄15粒,其酪氨酸助緩解焦慮
吳慶剛主任強調:“末伏食補貴在未病先防,薏米為祛濕先鋒,蓮藕當潤燥后衛,忌用阿膠鹿茸等峻補之品。巢湖本地鮮芡實、麻鴨、秋月梨現已上市,正是食補良機。”
醫點通融媒體工作室
合肥在線-合新聞記者 周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