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普通的小麥、玉米收購,竟成為犯罪分子“洗白”贓款的隱蔽渠道。8月7日記者從合肥警方獲悉,近日合肥警方在偵辦一起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時,發現一個利用糧食交易進行洗錢的犯罪團伙。目前警方已成功打掉該團伙,抓獲犯罪嫌疑人15名。
單身男輕信“高知女友” 百萬積蓄血本無歸
“她學歷高、家境好,還說把我當自己人......”回憶起這段“戀情”,陳先生仍難以置信。今年5月20日,他在某相親小程序結識了自稱“投行精英”的林曉龍(化名)。對方溫柔體貼,每天噓寒問暖,很快讓陳先生墜入愛河。
隨著感情升溫,“林女士”突然透露一個“秘密”——她的舅舅是證券公司高管,掌握著“國際黃金股”內部渠道。在“女友”的甜言蜜語和“穩賺不賠”的承諾下,陳先生先投入了20萬,很快就收到了收益。于是在隨后的三個月內,他又分16次,陸續投入上百萬元。
直到合肥市反詐中心的一通電話,才戳破這場精心設計的“殺豬盤”騙局——那個讓他魂牽夢縈的“白富美”,不過是詐騙團伙精心包裝的“獵手”。
糧商成洗錢幫兇 數百噸小麥成犯罪工具
接到線索后,新站分局刑警大隊立即開展偵查,發現該詐騙團伙服務器遠在境外,資金流向復雜。
令人驚訝的是,其中絕大多數被騙錢財竟然流入河南某糧商賬戶,搖身一變成了數百噸小麥。這些“問題糧食”被迅速分銷至外省多地,待二級糧商收貨變現后,贓款又通過“跑分”團伙層層轉移,最終完成贓款的“洗白”。
15名嫌疑人落網 返還資金126萬元
面對涉案賬戶分散、部分作案地監控存在盲區等重重困難,專案組果斷兵分多路出擊,跨越多個省市展開了一場“與時間賽跑”的偵查。
偵查員們沿著小麥交易的蛛絲馬跡,對收貨買家、運輸車輛等關鍵環節展開調查。經過抽絲剝繭般的追蹤,警方最終精準鎖定犯罪團伙成員李某、陳某等15人,并于7月底將其陸續抓獲歸案。
“我們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洗錢,小額資金就通過冒充扶貧干部、醫保工作人員等,誘騙群眾提供銀行卡過賬,大額資金就通過買賣糧食來操作。”落網后的犯罪嫌疑人陳某交代。
經查,該團伙通過糧食交易洗白的資金占比高達70%以上。目前,15名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累計追回并返還受害人被騙資金126萬元。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