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高溫來臨,空調使用頻率激增,由設備噪音引發的鄰里矛盾成為社區治理的難點問題。御湖觀邸小區住戶張女士因樓上空調外機長期噪音困擾,多次投訴未果后向東灣社區黨委求助。面對這一典型的“城市治理末梢難題”,東灣社區創新“黨建+網格+協商”工作模式,以精細化管理實現矛盾糾紛源頭化解。
“民呼我應”見實效 鄰里糾紛巧化解
東灣社區黨委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創新建立“1+3+N”工作模式:紀委全程督導,建立“問題清單-責任分解-效果評估”確保問題解決。6月11日由東灣社區黨委、網格員、物業首次勘查發現19樓空調外機違規地面擺放引發共振,業主章先生當日配合移機至外墻;6月13日二次整改加裝減震基座;7月1日引入第三方檢測(臥室33dB/A、外機46dB/A均達標)。盡管數據合規,但專業人員指出:“老舊壓縮機低頻振動可能通過建筑結構傳導影響敏感人群。”當章先生因三次整改未果拒絕繼續配合時,調解員賈春華以“雙線共情”破局:對投訴方表示“咱們換位思考,章先生已配合三次整改”;對被投訴方勸導“如果是您的家人長期受擾,您也心急如焚”。經過多次調解,章先生主動提出:“我換新機,但需免責條款。”張女士欣然接受。最終問題得以解決。從劍拔弩張到互相理解,這場歷時23天的糾紛以“你退一步我讓三尺”的現代鄰里佳話圓滿落幕。
創新運用“三心”工作法
東灣社區黨委創新踐行“三心”調解法,成功化解鄰里矛盾。一是將心比心引導換位思考,調解員以“假如我是您”的共情話術,讓投訴雙方走出“自我視角”困局;二是以心換心組織“陽臺議事會”,把調解現場搬到糾紛發生地,通過“面對面、心貼心”溝通消除誤解;三是同心協力推動方案落地,既促成章先生主動更換新機,又引導張女士接受“合理免責”條款,最終達成“換新機+共擔責”的雙贏方案。這場糾紛調解生動詮釋了“紛化解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建和諧的過程”糾的治理理念。
長效治理:從“解決一件事”到“辦好一類事”
這起鄰里糾紛的成功化解,充分彰顯了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顯著成效。黨建引領是核心——社區黨委統籌協調、紀委全程監督,構建起“問題發現-責任落實-效果評估”的閉環管理機制,確保治理實效;精細治理是關鍵——通過專業噪聲檢測等技術手段,科學彌合“國家標準”與“居民感受”之間的認知差距,實現精準施策;文化傳承是靈魂——新時代“六尺巷”精神的生動實踐,讓“各退一步”的傳統智慧煥發現代治理活力。
東灣社區黨委將以此次調解為契機,堅持“解決一個問題、建立一套機制、提升一種能力”的工作思路,通過舉一反三、建章立制,推動治理成果制度化、常態化,真正將精細化治理的成效轉化為群眾可感可及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譜寫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新篇章。(趙靜雅、賈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