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下午16:30,隨著紅藍警示燈閃爍和音頻警示,位于合肥高新區望江西路與楓林路口的潮汐車道迎來了一天中的重要時刻。在下班車流高峰即將到來時,這條平時承擔由東向西車流通行任務的車道,瞬間變身由西向東通行的潮汐車道,方便高新區下班車流趕回市區。合肥交警介紹,這是我省首條由機器人控制自動變道的可變潮汐車道,剛“上崗”幾天。
記者在現場看到,可變潮汐車道因變道機器人控制的隔離欄自動分隔車道而來。合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高新大隊副大隊長管文洲17日在現場介紹,這條可變潮汐車道全長90米,共布設20臺變道機器人。每天上下班車流高峰期時,變道機器人會根據交警控制中心后臺設定的時間自動帶著隔離護欄“變”出一條潮汐車道,將原先承擔望江西路由東向西通行的普通道路拓展成為由西向東通行的動態車道,以紓解上下班高峰期時由合肥高新區通行市區擁擠的車流。“以往,我們開辟潮汐車道,基本上通過人工布設錐桶、隔離帶配合上方信號燈,現在有了機器人控制的可變車道裝置,就為路面交警減輕了工作壓力,也提升了潮汐車道布設的效率。對開車的市民來說,以前在這個路口高峰期要4~5個紅綠燈才能通過,現在最多只要2個紅綠燈即可通過,大大提高了路口通行效率。”管文洲介紹,這條變道機器人控制的潮汐車道,6月11日才正式“上崗”。幾天來,已經在路口顯示出科技加持交管服務帶來的高效率和便捷性。
“這是我們公司在安徽省落地應用的首個變道機器人助力城市交管服務項目。”廣東金鴻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師金鵬17日下午在現場介紹。該公司研發的變道機器人結合了智能芯片感應、水平移動動態平衡等多項技術,90米長的變道護欄間隔4.5米布設一個變道機器人,“這個間距是交警部門和我們共同研究測算的。”他介紹,在試驗過程中,間隔護欄過長,由于變道機器人同步移動時多少會存在細微水平誤差,時間長了會造成護欄變形等問題。因此,經過試驗和測算,將間隔護欄距離定為4.5米,確保在細微水平移動誤差不影響護欄形狀及安全。同時,該公司還在不斷調試和改進變道機器人移動的協同性,逐步將細微誤差降至0,確保可變潮汐車道裝置運行過程中的穩定和可控性。另一方面,該公司的變道機器人未來也可根據合肥城市交通管理的實際需求,添加潮汐車道流量監控分析功能、省級可控智能芯片等,助力合肥市城市交通管理更加智能。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郜征 楊雪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