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綠、睡蓮綻放、水鳥嬉戲……近日,安徽商報、元新聞記者跟隨“政協江淮行”采訪團來到淮北市渠溝鎮程閣村,一幅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新畫卷映入眼簾。曾經困擾當地村民的黑臭水體,如今已蝶變為生態景觀,成為村民休閑漫步的好去處。
據介紹,程閣村是淮北地區的一個普通村落,面積0.3平方公里。“這里曾經聚集了許多‘生態痛點’:農村污水管網缺失、池塘溝渠淤塞、生態退化等問題,加上生活污水直排、農業面源污染等問題,村里水體黑臭現象嚴重,村民反映強烈。”據淮北市相山區政協的相關負責人介紹,讓程閣村從“生態痛點”變“生態景觀”的背后,是相山區政協在民主監督領域的大膽嘗試。
經過多次實地調研,相山區政協農業及相關界別政協委員發現,程閣村此前未建設污水收集管網和處理設施,住戶大多經廁改,采用三格式化糞池對糞便污水進行收集處理,化糞池均建設于房前菜地內,未設出水管,定期抽提外運,存在滿溢可能;洗浴及廚房廢水就近散排至地面;村莊內死水塘水質較差;另有一條溝渠從村莊西側穿過,除雨天外基本干涸。“村域內洪堿河、申家溝、大廟溝等受上游工業污水和周邊農業面源污染影響,加上溝渠河塘常年淤積堵塞,水質惡化、水體黑臭,年年治理、年年反復,給人民的生活出行帶來極大不便。”該負責人告訴記者,相山區政協隨后將黑臭水體治理項目確定為年度重點民主監督事項,并圍繞截污工程建設進度、河道清淤效果、排澇系統優化、生態護岸質量等關鍵環節開展實地調研。“委員們通過召開民主議事會、與村民面對面交流等方式,收集群眾意見建議,及時協調解決出現的問題、困難,助力工程順利施工。”
“通過連通管道以及生態溝渠,村里的自然水體被串連起來,形成了生態水循環系統。再通過‘三級消解控源截污、活水補水連通溝塘、螺蚌魚草生態凈化’等辦法,徹底解決黑臭水體問題。”據程閣村的村干部介紹,曾經的“臭水塘”“死水溝”變成了現在的生態景觀塘和生態溝渠,不僅提升了村莊的顏值,還為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凈化后的水可供村民日常使用。“等到生態景觀塘和生態水渠達到穩定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養鰱魚等方式,產生經濟效益。”
除了程閣村,渠溝鎮的徐集村、劉樓村、郭王村等村莊也在積極推進農村凈水攻堅行動——開展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站建設試點工程,相繼建設污水主管網、支網和到戶污水收集管線、收集池以及一體式終端處理設備,定期進行水質檢測。目前,這些污水處理設施現已開始試運營。下一步,相山區政協將持續關注生態環境治理,不斷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全力推動農村黑臭水體治理走深走實。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姜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