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熟人推薦的“內部理財保險”陷阱
L先生的朋友自稱是某保險公司的經理,公司內部現在有一款僅對內部員工開放銷售的“保本理財保險產品”,年化收益率可達12%,還能額外贈送一份意外傷害保險。L先生被高額的收益吸引,向該員工轉賬10萬元,但遲遲未收到保單。
案例分析:
經核實,L先生購買的所謂“保本理財保險產品”并非保險公司產品,為虛假項目,實際為L先生朋友利用熟人關系實施詐騙。《保險銷售行為管理辦法》明確禁止銷售人員夸大收益、虛假宣傳,購買保險產品請通過保險公司官網、官方APP或持牌渠道銷售,警惕熟人推薦,不輕易相信非官方渠道的保本高收益宣傳。
風險提示:
1.不法分子冒充保險公司,虛構“僅對內部員工或親友開放”的高收益產品,利用熟人信任降低警惕性。即便推薦人自稱是保險從業者,也可能已離職或違規操作,甚至存在資質造假,不可輕易相信,購買保險產品前需通過保險公司官方客服、官網或監管備案信息,確認產品真實性及推薦人從業資質。
2.承諾“保本高息”“穩賺不賠”違背保險產品利率浮動的基本屬性。分紅險、萬能險等收益均受市場波動影響,禁止剛性兌付承諾,不要被口頭承諾迷惑,重點關注結算方式、退保規則、免責條款等書面內容。
3.推薦人可能引導轉賬至私人賬戶或非官方渠道,謊稱“走內部流程”,實則將資金非法挪用或占為己有,消費者難以追蹤資金去向,購買保險產品時,即使對方是熟人,也需保持理性,堅持通過保險公司官方APP、柜臺等正規渠道投保,拒絕向私人賬戶轉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