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午10點,合肥市政務中心P4停車場。蔚來車主孟楠將他的ES6接入雙向充電樁,掃碼、點擊V2G放電確認后,他的電動汽車便開始向電網反向放電。“利用休息、吃飯的時間,給電網返電1小時,可以賺到50多元(補貼)。”
與此同時,國內首次基于“5G+量子”虛擬電廠精準調度的車網互動規模化實測在合肥啟動。元新聞在現場看到,一輛新能源汽車通過充電樁向電網“反向放電”,僅僅18分鐘,送電電量達到14.02kWh(下稱“度”),車主獲得15.01元電費。
01/
車主如何賺錢?
返電1度補貼2塊
正在反向放電的ES6
何為車網互動?國網合肥供電公司數科部主任萬順表示,車網互動是指將新能源汽車作為移動儲能單元,借助充換電設施與電網互聯互通,實現兩者間能量雙向流動及信息交互,其主要形式涵蓋智能有序充電、雙向充放電(V2G)等。
現場“反向放電”的車主孟楠則告訴元新聞,“感覺很劃算。”
他的ES6此刻的放電價格約為每度電1元。但充電價格分時浮動:“合肥充放電”App顯示,5月30日當天,上午8點到11點、下午4點到晚上九點,充電價格最貴,每度電1.2元;但凌晨零點到早上8點充電價格最便宜,每度電僅為0.45元。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元新聞:(合肥)最終的放電價格還沒有確定。“但根據經驗,在推廣V2G前期,放電價格一般會高于充電價格。”
“車主可以通過電力差價盈利。”萬順說:“在用電低谷時,新能源汽車可以利用低價電進行充電;在用電高峰時,新能源汽車可以將儲存的電能反向輸送給電網,緩解用電壓力,助力削峰填谷。”
另一方面,合肥市級專項產業政策(《合肥市推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規定,反向放電每度電最高可補貼2元。(編者注:新能源汽車接受市級調度參與反向放電的,對樓宇、園區、建筑放電按照不超過0.3元/kWh給予補貼,對電網放電按照不超過2元/kWh給予補貼,單個車主最高5萬元。)
孟楠的ES6電池容量約為75度,“如果每次反向放電25度,就能拿到50元左右補貼。”
充電樁顯示
02/
雙向充電樁何時開放?
測試結束后才會開放
合肥的新能源車主如果想“反向充電”,必須找到支持V2G(雙向充放電)的充電樁。
元新聞獲悉,目前合肥已經建成包括政務中心、公共交通樞紐、居民社區等多元場景的車網互動示范項目7個。包括合肥市政務中心、國家電網濱湖智慧能源服務站、中國石化大眾綜合能源站、安徽省汽車辦V2B示范項目和合肥公交V2G項目。
其中,合肥市政務中心最大放電功率為2360kW。
國家電網濱湖智慧能源服務最大放電功率60kW;
中國石化大眾綜合能源站最大放電功率為240kW;
安徽省汽車辦(園區)最大放電功率90kW;
合肥公交(張洼停保場)最大放電功率60kW。
七個站點投運V2G雙向充電樁43個,總放電功率已經達到2890kW。
合肥市發改委相關人士告訴元新聞:“目前結算模式還沒有完全確定,預計測試活動結束、形成分析報告后,站點就會對外開放。”
合肥政務中心已經開始測試
03/
會不會造成電池損耗?
“在電池正常壽命范圍內”
目前,只有特定車型才有反向送電功能。不少車主關心:反復充放電會不會造成電池損耗?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新能源汽車所用的磷酸鐵鋰電池充放電次數可達3000次左右。一輛續航400公里的車型,大概每周只需要充一到兩次電,以每周充兩次電計算,10年消耗1000余次。即使每天充放電一次,也在電池的正常壽命范圍內。”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車網互動實測,離不開合肥建立的國內首個“5G+量子”虛擬電廠的精準調度。早在2021年,合肥虛擬電廠實現了“車-樁-網”的雙向互動,成功向電網反送車載電池的30%額定電量;2023年,合肥虛擬電廠升級,在國內首創“5G+量子”安全實時調度新模式。
國網合肥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專責陳璐告訴元新聞: “如果把虛擬電廠比作一個看不見、摸不著的發電廠,那么每一個車網互動場站就相當于一個發電機組。虛擬電廠能夠將他們與其它分布式能源聚合起來并進行智能控制和協調優化,形成規模化的電力供應和需求響應能力。”
目前,合肥虛擬電廠已接入各類資源1205.3兆瓦,其中包括汽車充換電站721.6兆瓦,光伏228.22兆瓦,儲能電站227.4兆瓦,鐵塔基站等其他資源28.08兆瓦。
2025年4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加快推進虛擬電廠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虛擬電廠主體,鼓勵各類企業參與虛擬電廠的投資、建設和運營。
截至2025年4月底,合肥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43.5萬輛,建成各類充電樁達27.05萬個,車樁比約1.61:1,位居安徽省首位,大幅優于全國平均水平;與此同時,合肥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總容量約2300萬千瓦時,最大充電負荷達47.78萬千瓦。
“(合肥)呈現出巨大的車網互動潛力。”合肥市發展改革委新能源處處長韓昶昶表示。
國網合肥供電公司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工作人員正在虛擬電廠發送負荷調整指令 來源:新華社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梁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