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陵縣各個社區里, “板凳會”成為社區貼近群眾的“連心橋”;針對鄰里之間土地流轉、鄰里糾紛、老人贍養等常見矛盾,無為市(縣級市)在村史館內建立了“民生茶館”服務陣地,著力打造“民生茶館”志愿服務項目。近年來,蕪湖大力開展打造全國“最干凈城市”工作,共同描繪“文明之風日盛,一城溫潤大愛”圖景,勠力同心,譜寫文明城市新篇章。
“板凳會”搭起群眾“連心橋”
“大家對于小區修剪樹木的意見都不一樣,今天我們就是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南陵縣籍山鎮逸和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在黨員同心亭和群眾代表們開起了當天的“板凳會”。
“小區業主要統一意見,這個樹枝要怎么樣去修剪,不能你說剪哪就剪哪。”“所有的樹的砍伐必須保留一二級枝干。”“要跟居民去溝通一下哪些樹枝要剪,哪些不能剪。”群眾代表們紛紛打開了“話匣子”,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當天的“板凳會”從上午8點半一直開到10點多,經歷了兩個多小時,圍坐在一起的群眾代表們仍然意猶未盡。
“怎么修剪樹木是我們小區最近的熱議話題,今天社區把我們聚到一起召開這個‘板凳會議’也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會議結束后,參會的群眾代表說,今天最終大家得到了共識,會議開得比較圓滿:“解決了我們每個居民的實際困難,我要給社區點個贊。”
當天的“板凳會”,除了小區居民代表參加,還邀請了“聯點共建”單位、籍山鎮精神文明創建辦公室工作人員一同出席。會上,針對大家提出的共性問題,職能部門直接現場解答或領辦,對疑難問題建立問題臺賬,明確解決時限,形成工作閉環。
“這是我們第二十五次的板凳會議了,平常通過這種形式,一是向居民宣講黨的政策,二是解決他們實際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難,三是聽取他們的心聲,大家一起來推薦社區‘身邊好人’等優秀典型;四是針對社區群體最現實關切,大家一起作個商量一起幫幫忙,共建我們的和諧幸福社區。”自2020年推出居民“板凳會”以來,社區通過深入整合推動,逐漸形成“大家學、大家談、大家評、大家幫”對話協商、文明培育模式,一改過去坐在室內辦公為積極主動上門為民服務。
籍山鎮逸和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整合資源,探索文明實踐助力基層社區治理的創新做法,更好地宣傳宣講黨的科學理論、踐行主流價值、聚焦基層群眾最現實關切。“板凳會”場地靈活、時間不限,涼亭下、樹蔭里、院角處,根據居民實際需要隨時舉辦。如今,逸和社區通過召開“板凳會”開展理論政策宣講、收集社情民意、解決群眾反映問題,讓“板凳會”成為社區貼近群眾的“連心橋”。“板凳會”將文明培育融人其中,讓群眾自覺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參與者和受益者。
“文明茶”解決百姓煩心事
八仙桌,長條凳。茶氣裊裊,茶湯清冽,茶香馥郁,這是當下無為市赫店鎮曹王村最“火”的地方——民生茶館。一杯茶、兩張桌、三五村民閑散坐在一間屋中,聊聊家常、話話村務、聽聽政策、提提意見。有什么大事小情,往往在品茗談笑間就愉快地解決了。
2022年以來,赫店鎮曹王村依托民生茶館,積極探索以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全力打造曹王村三治融合項目——“民生茶館聽民聲 集思廣益解民憂”,定期開展法治宣傳、法律服務、矛盾化解、民意溝通、公益服務、文化生活等活動。
每周一、周三、周五,曹王村村兩委干部、鄉賢能人、退休老干部等輪流以志愿者的身份在“民生茶館”和村民群眾同坐一條長板凳,同喝一壺暖心茶,零距離進行對話和服務。村民群眾置身于一個輕松愉悅熟悉的環境中,紛紛吐露出平時不想講、不愿講、不好講的心聲。
曹王村“民生茶館”是曹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打造的特色志愿服務項目,自推出以來就受到廣大村民的熱烈歡迎,成為了曹王村收集村情民聲的“民意箱”。截至2022年底,曹王村“民生茶館”已開展協商議事活動7次,收集意見建議43條,有效轉化成果26個;共采集各類問題157條,現場回復116條,協商解決41條。
區別于飲茶場所形式單一的休閑屬性。曹王村“民生茶館”針對轄區內村民群眾性精神文化活動少、文化生活匱乏、精神空虛等問題,每周六播放紅色電影、組織文化匯演、開展政策宣講,以“理論+文藝+互動”的形式,把優良的文化傳統、積極的價值追求傳遞給村民群眾。
“自從‘民生茶館’開業,咱們村里的爭執都比以前少了很多,有什么事情大家坐下來嘮嘮就說開了、解決了,鄰里關系對比以前更和諧了。”曹王村村民給“民生茶館”豎起了大拇指。
“繡花精神”打造文明新江城
文明實踐,凝心鑄魂。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僅在于亮麗的外表,更在于其洋溢的內在精神,蘊含的文明程度,而新時代文明實踐更是賦予了蕪湖文明新的底色,成為蕪湖文明新貌生動的注腳。
2022年以來,蕪湖市致力于打造“最干凈城市”。在廣大市民的共同參與和大力支持下,蕪湖將打造“最干凈城市”列入暖民心行動,以“席地而坐”為標準開展全域深度保潔,以“繡花功夫”打造安全、干凈、整潔、有序、設施完好的城市環境。
老舊小區“臟亂差”,菜市場擁擠嘈雜,機動車亂停放……面對最難攻克的城市頑疾,蕪湖市用“繡花精神”攻堅克難,大力整治。“以前小區上漏下堵、私搭亂建,路面坑坑洼洼,一下大雨就糟心。今年道路、管線、外立面都改造好了,路寬了、綠化美了,住起來心里也亮堂了。”對于改善后的小區環境,蕪湖市鏡湖區康園新村一位70歲的居民贊不絕口。
與此同時,三山經濟開發區積極開展專項整治工作,美化環境補齊短板,進一步提升高速、高鐵及周邊環境面貌,不間斷開展綠化帶積存垃圾清理、城市公廁環境衛生清潔、城市道路窨井蓋整治等專項行動;繁昌區正在開展“清潔城鄉美化家園”專項行動,引導居民積極參與打掃房屋、種植花木、整理院落,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文明鄉風不斷高漲,人居環境美麗水平不斷提升……
此外,蕪湖市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正不斷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
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72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91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遍布蕪湖街頭巷尾。蕪湖持續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實現三級架構全覆蓋,打通免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依托文明實踐集中日活動,不斷安排宣講環節,配套惠民服務、文化活動。(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常誠 何婉惠 實習生 尹林樂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