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出現手麻、關節疼可能第一反應是“累著了”“貼點膏藥就好”,可有時越拖越重。程序員小陳,手麻半年誤當“鼠標手”,直到找到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南區超聲醫學科,靠高頻肌骨超聲檢查診斷為“肘管綜合征”并通過超聲引導下微創治療重返崗位。
30歲的小陳是名程序員,近半年右手小指、無名指總發麻,握鼠標時沒力氣,甚至手指有點變“爪形”,敲代碼都磕磕絆絆。他以為是常說的“鼠標手”,貼了止痛貼、做了按摩,可一點沒好轉。
日前,他來到中國科大附一院南區超聲科,醫生為他進行了高頻肌骨超聲檢查。超聲探頭如同一個“高清雷達”,清晰揭示了他肘關節內部的病變:在肘管,負責手部感覺和運動的尺神經受到了周圍增生韌帶的卡壓,神經變得腫脹、扁平,就像一根電線在狹窄的管道里被壓住了,信號傳輸不暢,導致手部麻木無力。
經診斷,小陳患了“肘管綜合征”。醫生向其解釋,“鼠標手”(腕管綜合征)壓的是 “正中神經”,會讓拇指、食指、中指麻;而“肘管綜合征”壓迫的是尺神經,典型癥狀是小指和無名指的麻木、無力。鑒于小張的病情已影響功能,團隊為他制定了“超聲引導下尺神經水分離松解術+藥物精準注射”的微創治療方案。
在超聲的實時動態引導下,針尖精準抵達卡壓的神經部位,通過注射少量液體將神經從粘連的組織中“剝”開,再在腫脹的尺神經周圍注射消炎藥物。整個過程創傷極小,僅有一個針眼。治療后,小陳手指的麻木感當即得到了緩解。經過一段時間的康復,小陳的手部功能逐漸恢復,重返工作崗位。
“骨超聲能動態、實時地顯示肌肉、肌腱、韌帶、神經、關節囊等軟組織的細微結構變化,它甚至能發現早期的滑膜增生和肌腱內的微小鈣化。”中國科大附一院超聲醫學科副主任劉衛勇介紹,在檢查過程中,醫生可以通過讓患者活動肢體,直接觀察到動態下的病變情況。
劉衛勇表示,肌骨超聲沒有輻射,它利用的是超聲波,與孕婦產檢使用的技術相同,安全無輻射,可反復進行檢查。肌骨超聲的適用范圍極廣,包括肩周炎、肩袖撕裂、足底筋膜炎、各類關節炎以及各類神經卡壓性疾病等幾乎所有運動系統和軟組織的疼痛性疾病。
“如果有肩頸腰腿痛,手麻腳麻的困擾,千萬別硬扛,可以試試肌骨超聲,說不定不用開刀就能解決問題。”劉衛勇提醒,具體治療方法,需經臨床專科醫務人員診斷評估,根據具體病情制定。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汪漪 通訊員 單云云 方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