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9 月 1 日,由國科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科創投)與科大硅谷服務平臺(安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大硅谷服務平臺公司)聯合主辦的 “2025 國科?創新行” 耐心資本助育新質生產力高峰論壇,在合肥中安創谷科技園全球路演中心成功舉辦。
本次活動得到中國投資協會創業投資專業委員會、北京市創業投資協會、安徽省三重一創產業發展基金有限公司、蜀山科創集團、中科(合肥)智匯工場協辦,以及華夏銀行合肥分行的支持。匯聚安徽省科學技術廳、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合肥市科學技術局、合肥市蜀山區政府、蚌埠市龍子湖區政府等政府部門,安徽省財金投資公司、蚌埠市產發產業投資集團、蚌埠市東方投資集團等安徽省內國資投資機構,中國科學院控股有限公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院、自動化所、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國科新材料等中國科學院內研究單位及服務平臺的領導及代表,以及眾多科創企業、創投機構及服務機構等各界嘉賓,深入探討科技創新與資本賦能的融合路徑,為硬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升級注入新動能。
圖:現場嘉賓合影
開篇共鳴:以 “耐心” 為鑰,啟創新之門
活動伊始,國科創投董事長、總經理劉克峰與科大硅谷服務平臺公司董事長吳海龍分別代表主辦單位致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傅堯作為當地科技力量致辭。
劉克峰指出科技成果轉化正在成為創投大風口,扎根創新源頭、錘煉專業能力、保持長期耐心,在這場科技創新浪潮中,既實現資本增值,更助力國家科技自立自強——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機遇,更是我們應有的擔當。
吳海龍則表示,科大硅谷作為當地科創核心載體,已匯聚眾多科技型企業、創新創業人才及“基金叢林”,與國科創投聯合設立安徽國科科轉創業投資基金,有助于助推科研單位的科技成果轉化。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傅堯在領導致辭中提出,新質生產力的 “新” 源于原始性、顛覆性創新,而這類創新需要科研、人才培養、生態構建的 “三重耐心”。他強調,耐心資本與研究型大學的深度融合,正是催生新質生產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 “最優解”。
圖:(從左至右)劉克峰,傅堯,吳海龍
洞見分享:解碼 “風口”,硬科技成資本新寵
主旨演講環節,院士專家們從多維視角剖析耐心資本與新質生產力的共生邏輯。
國務院參事,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虛擬經濟與數據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大數據挖掘與知識管理重點實驗室主任石勇以 “人工智能助力新質生產力與數字經濟” 為核心展開深度分享,他強調新質生產力的 “綠色屬性” 不可忽視,需通過數字技術與綠色技術融合,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這與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 “開展‘人工智能 +’行動,培育未來產業” 形成戰略呼應。
中國投資協會創投專委會會長,國家發改委宏觀院原院長助理沈志群為創投行業 “畫像”,提出需構建適配耐心資本生長的制度生態,壯大耐心資本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基石,能破解創投募資難題、科技轉化 “死亡之谷” 與創投長期投資之困。
智友·雅瑞科創平臺發起人,北航機器人研究所名譽所長、教授王田苗結合機器人產業實踐,闡釋技術創新與資本協同的 “化學反應”。他給出清晰預判:2025 年是具身智能的起爆之年,2025-2026 年將依托垂類模型與 Agent 技術實現場景落地,2027-2028 年有望在工業、商務領域達成商業閉環,至 2030-2035 年,更期待其深入消費、養老等民生領域,開啟智能生活新圖景。
圖:(上)石勇,(下左)沈志群,(下右)王田苗
簽約落地:8 個硬科技項目 “扎根” 創新沃土
國科科轉安徽基金是國科創投設立的區域直投基金,基金投資和落地項目簽約儀式成為本次活動的 “硬核亮點”。國科創投與嘉玉科技、普譯生物、中科華創、中科愛畢賽思、中合基因、星眸生物、象德信息、國科新智8 家企業完成簽約,覆蓋基因治療創新藥、高端科學儀器、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等前沿領域,代表著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潛力。
這些項目均源自頂尖科研單位和高校,是國科創投 “走進實驗室” 挖掘成果的典型案例。8個項目的簽約和落地,既是國科創投“投早、投小、投科技” 定位的實踐,更是國科科轉安徽基金資本與技術 “雙向奔赴” 的縮影 —— 基金將不僅提供資金支持,更會聯動科研資源,助推項目團隊探索出 “從實驗室到資本市場” 的成功路徑。
對話熱議:錨定資本、AI與低空,共探行業發展未來
隨后的分享和討論分別圍繞耐心資本、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展開。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研究員、萬人領軍、中科慧遠董事長張正濤帶來《人工智能與高端裝備的深度融合與發展趨勢》主題分享,他以工業質檢 AI 系統為例,闡述 “算法 + 硬件” 協同創新如何解決傳統制造業痛點。他指出,在制造強國、質量強國戰略下,智能檢測裝備是破解制造業人力成本高、高端裝備 “卡脖子” 的核心。
中國科學院無人機總體部主任,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所智能無人飛行系統實驗室主任、博導、研究員,萬人領軍人才鄭會龍的《無人機技術發展趨勢及低空經濟關鍵技術》主題分享,前瞻性提出無人機 “超低成本、超長航時、超混動力、超強智能、超快速度、超高隱身” 的 “6S 趨勢”。
圖:(從左至右)張正濤,鄭會龍
“如何用資本‘慢火’煨出新質生產力” 圓桌論壇上,國科創投、科大硅谷、中車資本、開源證券、華夏銀行、智匯中科的代表一致認為新質生產力培育需構建多元協同的資本生態,并呼吁圍繞新質生產力培育實現理念、角色、投資策略、生態建設方面四個轉變。
“AI浪潮席卷,重塑未來產業格局”圓桌環節中,國科創投、聯想集團、中科紫東太初、中科加禾、聯想之星、新微資本、本源量子等機構代表直面人工智能發展階段中的天花板和挑戰,同時暢想與時代共同親歷 AI 浪潮,推動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
“低空經濟:新質生產力的萬億級新賽道”圓桌論壇討論中,國科創投、合肥中科空天信創院、中國民航局低空地理信息與航路重點實驗室、元航資本、覽翌航空、中科星圖、中科愛畢賽思等嘉賓建議通過技術與政策結合劃設空域等級、政府主導構建產業生態、企業增強技術韌性等策略,共同推動低空經濟安全健康發展。
此外,科大硅谷服務平臺公司進行了政策發布,從融資、人才、生態等方面介紹 18條政策,助推將科大硅谷打造為全球創新人才向往的科漂樂園。
“國科?創新行” 活動是國科創投打造的生態交流品牌活動。未來,國科創投將繼續以耐心資本為筆,以科創投資為墨,在新質生產力培育的畫卷上,書寫更多 “從 書架到貨架” 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