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社會,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養老問題愈發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2024年11月5日安徽省印發的《安徽省推進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同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6年)》提出要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著力構建“皖美養老”服務體系。在此背景下,6月29日起,實踐團組織開展了此次安徽大學赴安徽合肥包河區萬壽老年公寓“關愛長者,溫暖同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此次活動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為養老院的老人們送去溫暖與關懷,同時也希望通過我們的行動,喚起更多人對老年群體的關注和關愛,營造全社會尊重和關愛老年人的良好氛圍。
首先,社工老師帶領我們志愿者參觀了整個老年公寓。這位于合肥市包河區望江路與合巢路交口101號的老年公寓成立于2015年九月,是一所集養老、康復、養生健身休閑、文化旅游、老年俱樂部、臨終關懷為一體的養、護老年機構;實現護理技能專業化,為自理老人、失智老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24小時安全舒適、貼心可靠的專業化、標準化、個性化護理服務。
主樓共分為5層,按照自理情況和個人需求分劃各個樓層的職能,也充分考慮了老人的鄰里關系。主樓的門外就是一片活動廣場,閑暇之時會有老人出來活動活動、曬曬太陽。廣場的另一側是老年活動中心,有活動室還有各種康健器材。
隨后正式開始第一天的活動。志愿者們來到一樓大廳,麻利地布置好今天手工剪紙活動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隨后便到各個樓層去請爺爺奶奶們下來做手工。還有兩天就要到建黨節了,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沒有什么比剪一個黨徽、做一面黨旗更讓人心潮澎湃的了。
其實在我們眼里簡單的一個黨徽,在爺爺奶奶手上也變得十分困難。看著他們那一雙雙粗糙的、布滿老繭的手。很難想象,這雙手曾經也納過鞋底、補過衣裳,曾經翻過也書頁、擰過螺絲。歲月在他們的手上留下了千萬溝壑,而如今有一雙雙稚嫩的、充滿力量的手,握住他們,幫助他們剪下心中的信仰。
有兩位奶奶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影響。一位滿頭銀發的奶奶,一見到穿著志愿者服裝的我們,便立刻雙手合十,眼中滿是感激:“謝謝你們,謝謝你們來看我們。”她的聲音雖輕,卻透著發自肺腑的真摯情感。還有一位奶奶,做完后拿著作品,看著旁邊的志愿者,便絮絮叨叨地講起自家孫子孫女的情況:“我家孫子也像你們這么大,在外地上大學呢,放假就來看我,一放假就來。”那些話語,像是從心底最柔軟的地方流淌出來,一遍又一遍,仿佛怎么也說不夠。或許在她們心中,這些年輕的志愿者就像自家孩子,承載著她們對親情的無限眷戀和思念。
經過幾天的精心策劃,在建黨節當天,我們舉辦了七一建黨節專題活動,邀請了養老院里面的老黨員同志前來參加。黨旗熠熠照初心,誓言鏗鏘筑忠誠。鮮紅的黨旗在手中飄揚,莊嚴的宣誓在耳畔回響。重溫的不僅僅是入黨宣誓詞,更是他們那時充滿熱血的內心。一人的聲音很小,但一群人的聲音卻很大。在大家洪亮的宣誓聲中,我仿佛看到了他們年輕時為黨為人民的忠誠與無私。宣誓完后,是一段愛國教育宣傳片。百年征程,初心如磐,改革開放后的中國飛速發展,亦如爺爺奶奶們面上的笑臉,猶如春風拂過一般,愈加燦爛與自豪。國家不斷強大,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或許,正是對他們年輕時的奉獻與奮斗最好的回報。
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們,志愿者們也帶來了自己的節目。這歌聲,既有對國家成立不易的贊嘆,又有對民族復興的渴望;既有對過去的留戀,又有對未來的憧憬。爺爺奶奶們聽入了迷,我們也樂在其中,只想這一刻能無限延長……
活動結束后,志愿者們將老人們一一推回他們所在的樓層。陪著老人們,聚在一起聊聊天、看他們打打麻將,融入他們的生活。聽他們講述年輕時的故事,從戰爭中的電報員到工廠里的一名普通工人,老人們回憶起那些崢嶸歲月,眼神中閃爍著對往昔的懷念與自豪。他們的故事,如同一部部生動的歷史畫卷,讓志愿者們深刻感受到了那個時代的艱辛與奮斗,也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與幸福。
到了飯點,志愿者們又分散到各個房間,幫助護工們照顧老人們用餐。養老院實行分餐管理制,為每位老人定制合理化的飲食。對于牙齒不便的老人,養老院專門準備了由多種谷物破壁而成的米糊,既營養又易于消化。志愿者們化身喂飯“新手”,面對行動不便、不能自理的老人,起初手忙腳亂、出了洋相:一勺米糊挖得過多,老人難以下咽,食物還灑出不少。但在護工的耐心指導下,他們很快學會輕舀慢喂、把勺子在碗壁上輕輕刮一下。從最初的生疏到后來的得心應手,志愿者們不僅掌握了喂飯技巧,更收獲了成長與感悟。他們在家鮮有這樣的經歷,卻在養老院的實踐中,學會了耐心與細心,用行動傳遞著對老人的關愛與尊重,為這個溫馨的大家庭增添了一份別樣的溫暖。
這次志愿活動,不僅為養老院的老人們帶來了歡樂與陪伴,也讓志愿者們深刻體會到了老一輩人的生活狀態與精神世界。他們用雙手傳遞溫暖,用行動詮釋關愛,讓這個夏日的養老院充滿了溫情與希望。這是一場愛的交流與傳承,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將這份關愛延續,讓更多的老人感受到來自社會各界的溫暖與關懷。
這次活動讓我們青年一代看到,老人們并不需要多么奢華的物質條件,他們渴望的是陪伴與被關心。關愛長者、溫暖同行。這不應該只是一句口號,而應該通過實際行動,將他落到實處、落到細處。
作為年輕人,我們能做的就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腳步,給予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理解。這不僅是對他們的尊重,更是對社會的溫暖回饋。活動結束后,我們內心都充滿一種深深的滿足感,同時也充滿新的責任感。希望這段經歷都能成為我們人生中的一份珍貴財富,讓我們在未來更加關注身邊的人,關注這個社會中的每一個需要被用心呵護的生命。(王雪麗 方俊文 賀詩鵬 路心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