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北平原北部的蕭縣,這片曾為淮海戰役勝利揮灑熱血的土地上,一位身著樸素、腳踩布鞋的退役軍人王迪,正以堅毅的步伐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傳奇,成為當地創業與公益領域熠熠生輝的旗幟。
軍旅鑄魂:熱血擔當寫忠誠
王迪的青春在軍旅中淬煉出鋼鐵意志。2004年12月,他懷揣著對祖國的赤誠之心參軍入伍。在5年的軍旅生涯里,他轉戰西藏、四川、河北、湖北、重慶等地,憑借出色表現榮立個人三等功2次。
2008年汶川大地震,是王迪軍旅生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地震后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如同一顆懸在災區群眾頭頂的“定時炸彈”。由于震后交通受阻,大型設備無法進入,15名武警水電部隊的官兵組成突擊隊,肩負著人工背負炸藥進山爆破的重任,王迪便是其中一員。他不僅要背負25公斤的乳化炸藥,還要攜帶電臺。在8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后,他們終于抵達壩頂。在壩頂的七天七夜,他們克服了低溫、饑餓等重重困難,成功進行多次爆破,為后續大部隊救援開辟了生命通道,為泄洪提供了堅實保障。
創業逐夢:布鞋踏出共富路
2009年12月,因家庭變故,王迪告別軍營。他放棄大城市大企業的橄欖枝,穿上布鞋走進田間地頭,開啟創業征程。他自費前往多所知名學府請教專家,汲取先進農業知識,讓蕭縣的軍創農副產品遠銷國內一線城市。后來,他又帶領退役軍人組建“老兵施工隊”,憑借過硬質量贏得市場。
2019年5月,王迪決定成立蕭縣退役軍人創業協會,次月協會正式成立。成立之初,協會面臨資金、技術和人才短缺等諸多難題。王迪四處奔走,爭取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他帶領會員參加各類培訓和學習交流活動,提升創業能力。同時,積極拓展業務渠道,承接各類工程項目。在他的努力下,協會逐漸發展壯大,孵化軍創企業涉及建筑、水利、電力、農業等眾多領域,解決了1300余名涉軍人員的就業問題。
退役軍人代新橋在王迪的幫助下開設家庭農場、經營特色飯店,效益可觀;孫樂響在王迪引導下利用技術所長成立家政服務中心,訂單飽和;高廣成在王迪引導下拿下高額工程項目。王迪還堅持開辦周末創業大講堂,邀請各界專家授課輔導。2020年,在蕭縣創新創業大賽中,退役軍人參與的項目全部進入前十名,極大鼓舞了退役軍人創新創業的信心。王迪還計劃投資建設“蕭縣退役軍人創業孵化園”,吸納企業,提供就業崗位。
公益暖心:逆行身影護安寧
創業成功的王迪始終不忘初心,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哪里有需要,他就沖向哪里。2020年6月18日,蕭縣境內突降暴雨,他率領黨員突擊隊連續奮戰27小時,幫助人民群眾排澇。7月,江西上饒、九江告急,皖南告急,他緊急籌備救援資金,組織專業退役軍人奔赴受災區。在九江大堤上,面對中國軍網的采訪,他一句“我是來搶險扛沙袋的,不是來接受采訪的”,感動了無數網友。
2020年12月28日,在途經蕭縣官橋鎮時,王迪和戰友遇到兩名游客落水。當時氣溫低至-5℃,兩名落水者已出現休克狀態。王迪毫不猶豫,和高廣成迅速脫下外衣,跳入冰冷的水中。王迪采用肩扛營救方式,成功將兩名落水者救回岸邊,并對其中一名瀕臨昏迷的落水者實施心臟復蘇搶救,使其轉危為安。事后,兩名被救者多方打聽,終于找到救命恩人并送上錦旗表示感謝。
時過境遷,退役16年以來,王迪憑借在創業和公益領域的突出貢獻,先后被評為“中國好人”“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等眾多榮譽稱號。面對榮譽,他總是淺淺一笑:“榮譽是壓箱底的,而不是躺在上邊睡大覺的,一個人的夢有多遠,我們就不要停下腳步?!蓖醯嫌密娙说挠矚怅J過創業難關,用鄉土的溫度帶鄉親共富,用逆行的身影守護他人,他的傳奇,是退役軍人最動人的勛章。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許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