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8月21日從合肥市包河區獲悉,歷經兩個月時間的閉館升級,日前,渡江戰役紀念館與安徽名人館煥新后恢復開放,融合AR、XR、裸眼3 D等技術,為觀眾帶來更立體豐富的參觀體驗。
科技賦能紅色傳承
讓歷史“活”起來
正值暑假,重新開放后的渡江戰役紀念館人氣火爆,前來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
在靜態展示的渡江作戰船只旁,一組組人物雕塑展現了渡江英雄的英勇和無畏,他們身后則是采用聲光電技術再現的人民解放軍萬船齊發、突破江防,炮火連天的戰斗場面,這些“動起來”的畫面讓游客仿佛身臨其境。
“現在的展陳比以前更生動了,體驗也更好了。”市民苗顏明正帶著孫子在館內參觀。得知場館重新開放后,苗顏明第一時間帶著孫子來到場館,接受愛國主義教育。
據介紹,渡江戰役紀念館此次升級還通過光影沉浸敘事+AR觀景技術,展示了人民解放軍在巢湖練兵的細節;通過LED高清大屏+光電沙盤,構建了西梁山戰斗的光影戰術劇場;通過全幕光影劇場,再現了“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恢弘場面……
“我們創新性引入裸眼3D、空中成像、AI互動等前沿展示技術,并將其與歷史史實深度融合。”項目施工單位安達創展設計總監李滕飛介紹,渡江戰役紀念館更新了150多套設備,重點更新了巢湖練兵、突破江防等8處重點場景。希望通過此次升級,讓歷史場景的呈現更有代入感,營造出極具真實感的參觀體驗。
引入前沿科技
穿越時空對話先賢
安徽名人館的一樓大廳里,巨型LED長卷上的安徽地圖緩緩鋪開,皋陶、老子、包拯、詹天佑、鄧稼先……名人的形象依次出現,每一幀都有專屬的色彩與配樂。
“效果很震撼!也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些歷史名人的事跡讓我很受觸動。”來自無為的游客馬到榮正帶著孩子在現場參觀。
據介紹,安徽名人館此次共更新展覽展陳設備355套,在15個展區空間做了升級,新添裸眼3D、XR沉浸式體驗廳等項目,讓原本固態化的陳列,變成可以被觸摸、被參與的活態化的體驗。
在新安畫派場景,數字技術還原了一幅幅巨幅名作,營造出“人在畫中游”的徽州山水沉浸式體驗;在清官包拯場景,三折幕技術打造了沉浸式CAVE空間,感受青天正氣;在數字XR展,游客佩戴頭顯化身時空探險家,探秘巢湖古城;在沉浸式裸眼3D空間,山水為幕、人文為光,縱覽安徽壯美山河與文化史詩;在LED大屏上,浮雕墻上的先賢依次“走下來”,用第一人稱講述他們的故事——皋陶談治國,莊子聊逍遙……
“我覺得最大的變化,是讓人物真正活了起來。”安徽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榮譽主任、省文史館館員、文化學者翁飛表示,如今的安徽名人館不再是靜靜陳列的雕像和文字,而是能近距離互動的文化空間,觀眾可以在沉浸式體驗中感受安徽山水與人文的厚度。
據了解,為提升參觀體驗,渡江戰役紀念館、安徽名人館簡化入館手續,實行免預約入館,游客到館后通過安檢即可入館參觀。
未來,兩館將持續引入新技術、豐富展覽內容,同時加大革命文物征集和保護力度,推出更多研學課程與文創產品,讓渡江精神與安徽名人先賢的精神在當代生活中落地生根。
(通訊員 葉玉庭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