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翠微南園小區的非機動車棚又亂又臟,甚至有人違規居住,隱患重重,如今,隨著車棚改造工程緊鑼密鼓地進行,居民李大哥看著效果圖滿懷期待:“改造后干凈整齊還帶充電樁,以后停車心里都亮堂!”這一變化,源于小區黨支部牽頭的一場“煥新行動”,通過黨建“穿針引線”,串聯起多部門力量,成功破解了車棚治理頑疾。
支部牽頭,定方向破梗阻
翠微南園小區建成年代較早,原有非機動車棚設計老舊,隨著居民電動車保有量增加,車棚內“亂停亂放”、堆放雜物和僵尸車現象愈發嚴重。面對車棚“頑疾”,小區黨支部書記陳小林在黨員大會和居民協商議事會上鄭重承諾:“群眾的煩心事,就是支部的頭等事!”小區黨支部將車棚治理作為2025年“我為群眾辦實事” 的重點工作迅速行動,牽頭組織由老書記、紅色小管家、黨員骨干、物業、樓棟長和居民代表參與的協商議事會。通過深入走訪,精準梳理出“人員清退、雜物清理、改造協調”三大難題,確立了“先清隱患、再優環境”的工作思路。
協商聚力,“吹哨報到”解難題
針對硬骨頭,小區黨支部充分發揮“吹哨報到”機制效能,主動聯動城管、消防、企服、建設等部門。城管依法認定違規占用;消防、企服排查隱患,警示風險;建設部門量身定制“分區停放+智能充電+環境美化”方案,并協調工程資源。多部門響應“治理邀約”,原本“單打獨斗”的治理工作,變成了“多方聯動”的攻堅行動,為車棚治理按下“加速鍵”。
黨員先鋒,溫情服務化心結
清退工作是關鍵。老書記帶領黨員志愿者、網格員、物業人員,利用下班時間輪番上門,與棚內住戶“拉家常、講政策”。面對部分居民提出的“沒地方住”、“看管車棚時交的押金退還”等顧慮,黨員們積極幫忙尋找出租房源、協調物業核查押金,用實實在在的關懷解開了居民心結。最終,車棚住人居民主動搬離,車棚堆積的雜物也順利清理完畢,為車棚改造掃清了障礙。
煥新蝶變,長效共治固成果
如今,雜亂的車棚正在蝶變:兩邊對稱的非機動車棚非機動車充電樁排列整齊,地面鋪設瀝青,四周敞開通風,中間還會增加防火隔離。為防止問題反彈,黨支部將牽頭制定《車棚管理公約》,組建由紅色小管家、黨員志愿者、物業、居民代表構成的“共管小組”,落實常態化巡查與宣傳引導,確保文明停放、安全充電成為習慣。
從“治理頑疾”到“民心工程”,翠微南園車棚的煥新,是黨建引領下支部牽頭、黨員示范、協商聚力、多元共治的生動實踐。下一步,小區黨支部將繼續發揮“紅色引擎”作用,聚焦民生“小事”“難事”,凝聚合力,讓“黨建紅”成為美好家園的最亮底色。
(張躍 陳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