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央廣“全國新聞聯播”特別策劃“故鄉山水”播出《共飲一江水》。)
在安徽黃山,發源于六股尖的率水自休寧縣流口鎮出發,一路蜿蜒向東匯入新安江。十多年來,得益于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世代生活在流口鎮的人們明白:守護好一江之源,日子才更甜。中國之聲特別策劃《故鄉山水》13日推出《共飲一江水》。
盛夏的率水有著新安江源頭最動人的風景。河水清澈見底,映襯著兩岸青山,岸邊綠樹成蔭,引來不少前來避暑游覽的市民游客。
游人漸多,村里的“生態美超市”生意也紅火起來。不過,這家超市還承擔著一個特別的任務。
流口鎮流口村黨總支副書記謝雅妹每周都要來“生態美超市”,看看物資還夠不夠,幫村委的同事們給村民兌換物品。
謝雅妹:都是每周二兌換,基本上就是肥皂、洗潔精、鹽,再就是老酒和抽紙。
連綿359公里的這條江,不僅是跨越皖浙兩省的河流,更是長三角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2012年,浙江與安徽在新安江啟動了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試點,誰受益、誰補償,誰保護、誰受償。作為新安江最大的支流和源頭,率水必須走在前頭。2016年,流口鎮流口村率先辦起了“垃圾兌換超市”。
謝雅妹:原先隨意丟棄在路邊的煙頭、塑料袋、塑料瓶等垃圾,他們會自覺收集起來,拿到超市來兌換。現在我們村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動植物種類也越來越多,經常能看到猴子、鴛鴦、白鸛。這段時間,隔三岔五都能聽到山上麂子的叫聲。
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為了把得天獨厚的“綠色資源”變成實實在在的“綠色財富”,村里持續推行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茶葉品質好了,價格漲了,鄉親們的收入也增加了。
村民張秀珍:我家茶葉種植面積有三畝多。我們這里種的是有機茶葉,收益有兩萬元左右。
如今,優越的生態環境為這個山鎮聚攏了人氣。2024年,邢浙獻被這里的滿目蒼翠深深吸引,帶著團隊在率水河畔打造了精品民宿。今年暑期一房難求。
邢浙獻:我們看中這個地方,是因為它生態資源豐富、環境好。下一步,我們抓緊完工二期工程,把這里“好山好水好茶”的品牌價值做高。
自2012年起,皖浙兩省接續開展了三輪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試點,“新安江模式”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與升級,正從最初的“共護一江水”,走向更廣闊的“攜手奔共富”。
謝雅妹:我也愿意跟村“兩委”一起把我們的母親河守護好,帶領村民把日子越過越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