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凌晨2點多,合肥市某小區一電動車車棚內停放在電動車突然燃起大火,短時間內火勢蔓延到了車棚內的多輛電動車,導致56輛電動車付之一炬。事發已經過去幾天,消防部門正在調查事故原因,但電動車的業主們都在擔心一個問題:燒毀的電動車到底誰來賠償?
凌晨車棚內突發大火 幾十輛車被燒毀
事發現場位于小區2號樓和5號樓之間的一處建成投入不久的電動車車棚。
8月5日,記者在現場看到,該車棚外圍已經圍起鐵皮圍擋,透過縫隙可以看到車棚內一片狼藉,幾十輛燒毀的電動車只剩下殘骸,車棚頂也被燒得只剩下鐵架。
緊鄰車棚的5號樓一位4樓業主當晚目睹了火災過程。“8月1號凌晨2點多時候,樓上的居民都在睡覺,我們是被樓下的爆炸聲吵醒了,透過陽臺才看到電動車車棚內火光四射,里面的電動車正在燃燒,火勢非常猛烈。”該業主稱,火勢短時間內迅速蔓延,很快車棚內的其他電動車紛紛燃燒起來,“火燒得很大,里面的電動車幾乎都燒著了,電池爆炸的聲音此起彼伏。”
據了解,事發后附近濃煙滾滾,臨近的樓棟里大家紛紛下樓避險。火災發生后,多名保安人員第一時間拎著滅火器前來滅火,但是無濟于事。大火最終由趕來的消防隊員撲滅。
火災現場的圍欄貼著“消防鑒定 請勿靠近”字樣,消防部門貼的“封閉火災現場公告”稱,起火車棚于8月1日15時進行封閉,禁止任何人進入封閉區域。
車棚另一側,物業貼了提示:要求業主關于個人的電動車、充電設備或其他存放于車庫內的物品有所損失,請于近期攜帶能證明物品所有權的相關憑證,前往物業前臺進行登記。
物業工作人員將詳細記錄業主的損失情況,后續物業會根據實際情況,積極協助各位業主處理相關事宜。
損失誰來賠償 要等消防部門鑒定原因
“車棚里的電動車幾乎都燒毀了,后來才慢慢統計出來,好像有50多輛電動車被燒毀,給小區帶來的損失很大。”一位業主稱,事發后業主們擔心其他車棚的安全,在大家要求下,起火車棚北側的另一個車棚目前已全部斷電。
小區物業公司一負責人洪經理稱,經過統計目前一共有56輛電動車被燒毀,目前消防部門正在對火災原因進行鑒定。
“通過監控我們發現,是右側幾輛車的位置最先起火,火很快就燒了起來,我們保安過來用干粉滅火器滅火,后來無法撲滅,選擇保全北邊的車棚。”洪經理稱,事發后多部門均來到了現場,目前現場封閉等待消防部門對火災原因進行調查。
對于車主關心的損失由誰賠償問題,洪經理稱,他們也聯系了充電樁企業,而充電樁企業給的回復是,雖然企業購買了保險,但只針對充電樁設備故障造成損失的范圍進行理賠,“如果鑒定出來火災是因為充電樁設備故障導致的,那充電樁企業購買的保險可以理賠,如果是個人的電動車故障等原因,那可能就無法向保險公司理賠。所以大家的損失究竟怎么辦,要等火災原因的調查結果。”
洪經理稱,最近他們也要求充電樁企業來小區對其他充電樁設備開展安全檢查工作。
律師:火災原因是后續賠償的關鍵因素
外地也發生過多起車棚起火造成多輛車燒毀的事情,對于賠償問題,有車主起訴車輛生產廠家,也有車主起訴物業公司,法院根據不同情況進行了相應判決。
北京盈科(合肥)律師事務所王海波律師稱,首先要明確火災發生的原因,如果是充電樁企業提供的充電設備出現問題,或者因為安全漏洞,引起火災,那應該由企業擔責,如果是某輛電動車充電設備故障或者線路老化自燃導致,那這位車主就應該賠償損失。
“另外,還要看車棚消防設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如果存在消防隱患,那么車棚管理方需要對損失擴大部分承擔責任。”王律師稱,物業公司是否擔責,要看其是否對小區的電動車停放和充電管理到位,是否對管理區域內的充電樁、消防設施和消防通道盡到了維護管理責任。
對于此事的后續情況,本報將持續關注。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許家權 張劍 實習生 陳浩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