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是民生之基,治理是民心所系。小區作為基層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黨和政府聯系服務群眾的前沿陣地。近期,上派鎮青年社區通過“黨群聯動、眾籌共建”模式高效破解安全隱患,老舊小區無維修資金、消除安全隱患的難題。
7月20日凌晨,青年社區富康居小區發生樓道窗花石墜落事件,引發居民強烈擔憂。該小區為90年代建成的老舊小區,由5棟單體樓組成,1號樓樓道窗花石因當年施工沒有鋼筋加固,樓道窗花石已成為懸在居民頭頂的“定時炸彈”。
事件發生后,社區黨委高度重視,金鳴街黨支部迅速行動,堅持“安全事等不得”的原則,第一時間組織應急隊伍清除松動窗花石隱患,并迅速組織召開協商議事會,商討消除樓道石隱患問題,讓居民主動、全程參與討論問題解決方案制定。經過居民商討,最終確定拆除窗花石,更換為不銹鋼窗戶的方案,居民委托社區代找施工隊、業主均攤費用、居民全程監督”的實施模式,以便長久消除樓道安全隱患。
為推動方案落地,金鳴街黨支部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讓小區紅色小管家牽頭,居民代表參與,開展入戶走訪籌集經費,對于交錢的居民,傾聽他們的需求,對于“不想交”的居民,逐戶答疑動員,講清安全重要性、費用合理性。通過耐心細致的工作,部分居民從“要我參與”轉變為“我要共建”,短短一周內,22戶居民籌集繳費共計6265元。7月31日,原先的窗花石全部拆除、嶄新的不銹鋼窗安裝完畢,居民紛紛點贊并給社區送來錦旗,樓道石更換不銹鋼窗戶消除安全隱患的案例,是社區用好群眾協商議事平臺,解決老舊小區無維修資金、物業缺位等治理難題,彰顯了黨群同心的強大合力。
下一步,青年社區將繼續將民生“小事”作為治理“大事”,通過“敲門走訪”收集需求清單,居民協商議事推動小區環境提升、車位規范、加裝電梯等惠民實事落地,讓民生問題在“商量著辦”中得到解決。(吳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