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安徽商報、元新聞記者從安徽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長三角《區域綠道貫通標準》(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標準》)正在公開征求意見。未來將在長三角區域內互認共享,由三省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分別組織實施。
所謂“區域綠道”,是指連接不同省市或省與直轄市,串聯區域重要自然、人文及休閑資源,對區域生態環境保護、文化資源保護利用、風景旅游網絡構建等具有重要影響的綠道。根據《標準》,綠道選線應依托自然保護地、生態廊道、林地、城市綠地,結合現有慢行交通系統,應避開易發生滑坡、塌方、泥石流、地面沉陷等地質災害的危險區域。應充分挖掘歷史文化與地域特色,在綠道出入口和重要節點打造口袋公園、主題景點等特色景觀節點。綠道內應因地制宜設置管理服務、配套商業、游憩健身、科普教育、安全保障、環境衛生等配套綠道服務設施,環境照明、電力電信、給排水、停車等市政設施,并定期維護。
《標準》指出,城鎮型綠道的綠廊單側寬度不宜小于8米,選線應串聯城鎮功能組團、公園綠地、林蔭道、濱水岸線等,并結合人流活動密集的重點地區布局。郊野型綠道的綠廊單側寬度不宜小于15米,選線宜連接風景名勝區、旅游度假區、農業觀光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特色鄉村、重要產業園區等,應避開生態保護核心區、生態敏感區、地災禁建區,并考慮野生動物生活習性遷徙路線,避免對動植物生境造成干擾,必要時設置動物遷徙通道、魚類洄游通道等生態通道,進行避讓或補償。植物選擇以鄉土植物為主,結合植物多樣性,營造季相變化,并將常綠和落葉樹種、速生和慢生樹種合理搭配,宜多用觀花、觀葉、觀果植物。綠道游徑系統邊緣不宜選用尖銳枝葉的植物,應控制果毛、飛絮較多的植物用量。
綠道和老百姓生活出行息息相關。記者注意到,為了更好地服務老百姓,本次《標準》給綠道服務設施提了不少要求。其中,一、二、三級綠道驛站均要設活動場地、休憩點、安全防護設施、無障礙設施。一、二級綠道驛站需設公廁,女性廁位與男性廁位(含小便站位)的比例,在人流集中的場所不應小于2:1;其他場所不應小于3:2,且應設置無障礙廁位,具備條件的應設置母嬰衛生間。綠道出入口、驛站、危險路段、濱水區域必須設置照明設施。同時結合驛站設置治安消防點、醫療急救點等安全保障設施,并根據實際設置監控系統及應急呼叫系統和安全報警裝置。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姜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