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的高溫炙烤著合肥街頭,瀝青路面蒸騰著熱浪。在新年菜市場周邊,一群身著紅馬甲的社區工作者正與“烤”驗較勁——他們頂著烈日清理占道雜物、疏導流動攤販,用濕透的衣背在酷暑中鋪就一條暢通路。
“師傅,這邊通道窄,您往市場里挪兩米,既不影響生意,大家過路也安全。”社區工作人員一邊幫菜販搬挪水果筐,一邊耐心勸說。連續一周,他和同事們每天清晨5點就守在路口,面對此起彼伏的叫賣聲和流動攤販的抵觸情緒,他們帶著“一張笑臉、一句解釋、一個方案”逐個溝通。
“剛開始不少攤販不理解,覺得我們斷了他們生計。”新年社區工作人員抹了把臉上的汗,黝黑的胳膊上印著紅馬甲的曬痕,“我們協調菜市場騰出20個免費臨時攤位,又劃設了3處規范經營點,讓大家有處可去。”如今,20余個流動攤點全部“安家”,占道經營的三輪車、遮陽傘不見了,3米寬的通道豁然開朗。
正午的陽光刺得人睜不開眼,社區工作人員蹲在地上清理油污,汗水順著安全帽帶滴進眼睛里。“前幾天下雨,攤位一擺,積水根本排不出去。”他順手將散落的菜葉掃進垃圾桶,“現在每天兩趟巡查,路面干凈了,連蚊子都少了。”
這份堅守被居民看在眼里。商戶主動將攤位往線內收了收,便利店老板搬來冰鎮礦泉水:“你們曬脫了皮,我們看著都心疼。”攤販李大姐更是成了“義務勸導員”,看到新面孔占道就主動上前提醒:“社居委給咱找了好地方,可不能再給添亂。”
當暮色漸濃,氣溫仍超35℃,社區工作者們才拖著疲憊的身軀離開。路面上,整齊的攤位、暢通的通道、居民的笑臉,成了他們一天辛勞最生動的注腳。在這場高溫下的流攤整治戰中,新年社區人用腳步丈量責任,用汗水澆灌文明,讓城市精細化管理的溫度,在烈日下持續升騰。(牛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