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片无码国产,国产极品在线观看,小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激情综合网五月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安徽樅陽抗日民族英雄童長榮:浴血東滿鑄豐碑,英烈精神永流傳
來源:安徽商報 責任編輯:陳衛華 分享到 2025-07-06 15:03:11

在吉林汪清縣東光鎮廟溝村大北溝入口處,童長榮烈士陵園莊嚴肅穆,長眠著為抗日救國捐軀的民族英雄童長榮。他短暫的一生壯烈非凡,事跡如星辰照亮那段硝煙歲月。

少年立志,踏上革命征途

1907 年,童長榮出生于安徽樅陽縣樅陽鎮貧寒家庭,父親早逝,生活雖苦,但童長榮 5 歲入學后發奮刻苦。11 歲從陶公祠小學畢業后,以優異成績升入白鶴峰高等小學。

1921 年,“五四運動”讓童長榮對國家和民族命運有了新認識。這一年,他考入安慶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為首批團員,還被推舉為安徽省學生聯合會負責人之一,領導安慶反帝反封建的愛國學生運動,從此踏上革命征程。

1923 年秋,為反對直系軍閥曹錕賄選,童長榮帶領游行隊伍搗毀受賄安徽國會議員住宅,遭通緝后避居上海。他組織安徽流亡學生“反對賄選團”,主辦《黎明周刊》,繼續與封建軍閥斗爭。

海外求學,心系祖國安危

1925 年夏,童長榮赴日本求學,心中時刻牽掛祖國。他在書信中寫道:“欲救中國,必須實行徹底革命,掃除帝國主義的壓迫,肅清國內的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的反動統治。”不久,他成為中共黨員,與王步文等組建中共東京特別支部。

1928 年,童長榮回到上海,擔任中共滬中區委書記,組織“反帝大同盟”開展地下革命活動。他還與魯迅、夏衍等人發起組織“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承擔籌備左聯的聯系協調、起草綱領、擬定發起人名單等工作,因黨內身份保密未公開列入發起人名單。

此后,童長榮被黨中央先后派往河南、天津、大連等地,擔任河南省委書記、天津市委書記、大連市委書記等重要職務,積極發展黨組織,推進革命斗爭。

東滿抗日,血灑白山黑水

1931 年九一八事變后,童長榮被黨組織調到東滿擔任特委書記。當時斗爭艱苦、工作繁重,他患上嚴重肺病,但隱瞞病情,義無反顧沖在抗日第一線,常說:“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只要有口氣,就要堅持斗爭,直到最后勝利!”

童長榮奔走于延吉、和龍、琿春、汪清各縣,發動群眾,籌建地方黨的基層組織。1933 年秋,他開始籌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獨立師,即東北抗日聯軍第二軍的前身,被譽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二軍創始人之一。

1934 年 3 月 21 日,日軍圍剿小汪清抗日游擊根據地,童長榮率部轉移至汪清縣十里坪一帶,在廟溝村大北溝被敵人包圍。戰斗中,他不幸中彈,朝鮮族女戰士崔今淑拖拽他時,兩人都壯烈犧牲,犧牲時童長榮不滿 27 歲。

1951 年 11 月,皖北人民行政公署追認童長榮為革命烈士。東北烈士紀念館等多家紀念館陳列著他的光輝形象和英雄事跡,新編《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也寫進了他的抗日貢獻。

2013 年,汪清縣建成童長榮烈士陵園(紀念館),還以烈士名字命名長榮村、長榮大街等地。樅陽縣建立革命烈士紀念碑,每年清明節各界前往祭奠。童長榮故居正在修繕中。

童長榮雖生命短暫,但他矢志不渝的革命理想、真摯的愛國情懷和無畏的犧牲精神,永存史冊,激勵著人們不斷奮勇前進。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許家權 通訊員 洪霞)

聲明:
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安徽商報、安徽商報合肥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安徽商報或安徽商報合肥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溆浦县| 鹤壁市| 壤塘县| 饶阳县| 清水河县| 遂昌县| 安义县| 金昌市| 饶河县| 山阴县| 定日县| 惠州市| 巴彦县| 阳泉市| 石楼县| 太湖县| 大丰市| 赤水市| 克东县| 梁山县| 德惠市| 玉环县| 镇坪县| 呼玛县| 浦城县| 江达县| 高雄市| 梨树县| 永年县| 永春县| 西峡县| 剑阁县| 佛冈县| 江津市| 博白县| 安溪县| 紫阳县| 淮滨县| 平安县| 聂拉木县| 砀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