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這一塊都是占道經營的攤位,每次下班高峰經過都會出現擁堵,現在占道經營沒有了,道路整潔了不少,堵車情況也大大改善了。”市民陳先生路過蒙城路城隍廟西門時說道。
7月3日,記者從合肥市廬陽區城管局獲悉,位于三孝口街道城隍廟西門的古玩城,門口人行道沿線每天古玩攤販聚集,整個人行道都被占用,周末攤販數量可達20家左右。攤販占道經營不僅堵塞城市道路,更導致周邊環境衛生問題突出,這一“老大難”問題的破解,正是廬陽區三孝口街道以“疏堵結合”之策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生動實踐。
據了解,以往的城隍廟古玩城門口,人行道上擺滿古玩攤位,銅錢、玉器、舊書等物品占據通行空間,行人被迫繞行機動車道,早晚高峰時常出現交通擁堵。附近居民王女士坦言:“平時接送孩子上下學,路都被堵住了,根本沒辦法通行。”而攤販們也有苦衷:“我們做點小生意不容易,找不到合適地方擺攤。”執法人員則面臨執法困境——單純取締易引發矛盾,反復整治卻難以根治。
如何既維護城市秩序,又兼顧攤販生計?據了解,廬陽區三孝口街道綜合執法部門探索出治理新路徑。一方面,執法人員多次走訪城隍廟古玩城物業,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最終說服物業開放市場內經營空間,并協調降低“攤位衛生費”;另一方面,街道組建專項整治隊伍,每日對古玩城外擺攤現象進行巡查,通過“宣傳教育+耐心勸導”引導攤販規范經營。“我們不是簡單地‘趕人’,而是幫他們找‘出路’。”執法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打消攤販顧慮,部門還牽頭組織物業與攤販代表召開協調會,現場敲定衛生管理、收費標準等細節。
經過幾個月的持續治理,城隍廟古玩城門口的面貌煥然一新:人行道恢復暢通,路面干凈整潔,以往的擁堵與臟亂消失不見。如今,20家攤販全部入駐古玩城內,按照“每個工作日5元、周末10元”的標準繳納攤位衛生費,物業則安排專人定時清掃、清運垃圾。“現在經營環境好多了,刮風下雨也不怕。”攤販張師傅笑著說。
城市管理如同“繡花”,既要看得見“面子”,更要顧得上“里子”。廬陽區三孝口街道的實踐證明,唯有以問題為導向、以民生為根本,在“疏”中體現服務溫度,在“堵”中堅守規則底線,才能讓城市治理既充滿“煙火氣”,又彰顯“文明味”。如今的城隍廟古玩城門口,人行道恢復了暢通,古玩城的規范經營更成為老城區一道別樣的文化風景線,為合肥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交出了一份鮮活答卷。(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武鵬 通訊員 王鐘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