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已進入主汛期,古橋、古城墻、古建筑、古遺址等不可移動的文物該如何保護?6月17日,安徽商報、元新聞記者從省文旅部門獲悉,我省將加強主汛期文物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及時排查安全隱患、采取防護措施,同時提升文物受災風險預警能力,備好防災物資。
按照相關要求,各級文物行政部門要組織重點排查古橋、古城墻、古建筑、古遺址等易受災害影響的或低洼位置不可移動文物,以及開放文博單位、文物保護工程工地、考古發掘工地等的安全隱患,發現險情要及時采取圍擋、遮護、加固、支頂、排水等針對性措施。對低洼位置或易受城市內澇影響的文博單位,要備足水泵、沙袋、擋水閘等應急物資。對山區、坡地的文物,要關注排查山體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對文物的影響,及時采取必要監測、防護措施。
各地文物行政部門和文博單位要主動對接氣象、水利等部門,提升文物受災風險預警能力,并會同相關部門備好防災物資。各級文物行政部門要督促文博單位嚴格落實應急值班值守,提前檢查檢測設施設備,確保通訊暢通。要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實時掌握、核實轄區內文博單位受災情況,妥善做好應急措施,全力搜集、整理、保存好舊構件,抓緊組織修繕修復工作,將文物損失降到最低。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姜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