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現在全黨正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而家風建設是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重要基礎。
祖國的未來靠孩子、單位的發展靠員工,工商銀行合肥分行黨委歷來高度重視對員工的關懷、對員工家庭的關心。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中央的重要指示,6月15日,工行合肥分行在合肥廬江中國稻米研學館舉辦“稻香童趣·耕讀傳心”六月親子主題活動。六月驕陽似火,廬江的稻田卻溢滿童趣與溫情。當一群習慣了鍵盤與屏幕的都市家庭,踏入泥水氤氳的田野,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一場由工商銀行合肥分行精心策劃的親子活動,給出了溫暖而深刻的答案——在泥土的芬芳里讀懂“粒粒皆辛苦”,在親子的協作中播種家國情懷的種子。
“爸爸加油!左邊有魚!”稚嫩的呼喊聲在夏日的稻田上空回蕩。泥水飛濺中,父親們卷起褲腿,赤腳踏入清涼的秧田,眼神專注地搜尋著游動的“戰利品”。而在田埂上,孩子們的小臉因興奮而通紅,化身最熱情的啦啦隊。這一幕,發生在工商銀行合肥分行于廬江中國稻米研學館舉辦的六月親子主題活動上。超過200組員工家庭、500余人,共同在稻香里度過了一個充滿汗水、歡笑與深刻體悟的周末。
泥水里的“爸”氣擔當,稻田中的鮮活課堂
活動的高潮無疑是“爸氣摸魚挑戰賽”。平日西裝革履的銀行精英們,此刻放下“包袱”,在泥濘中全情投入。規則簡單又充滿生活氣息:摸到的魚,就是今晚餐桌上的加餐!競爭激烈又妙趣橫生。
“‘爸氣十足獎’是我們家的!”一位高舉著捕獲的最大一條魚的爸爸,接受著全場的喝彩與孩子的崇拜。收獲魚數量最多的爸爸則捧回了“四平‘爸’穩獎”,穩健的“捕撈”技術贏得掌聲。
“摸到魚啦!今晚加餐!”6歲的朵朵興奮地舉起爸爸遞上的“戰利品”,小臉上滿是驕傲。她的媽媽在一旁感慨:太有意義了!孩子第一次這么直觀地感受到,米飯是從這泥水里長出來的神奇作物,稻田里還能養出活蹦亂跳的魚。這比課本圖片生動一百倍,是真正的“魚米之鄉”體驗!
隨后,孩子們也化身“小漁夫”親自下田。在工作人員的指引和爸爸們鼓勵的目光下,小家伙們在泥水中小心翼翼地摸索。“我抓到啦!這是我的魚!”每當有孩子成功,田埂上便爆發出熱烈的歡呼。這份親手獲得的“活紀念品”,帶著泥土的氣息與收獲的喜悅回家。
從“一粒種子”到“甜蜜勞動”:耕讀傳心的沉浸之旅
活動遠不止于摸魚。它是一場精心設計的“耕讀傳心”之旅。
科技溯源,致敬科學英雄:在中國稻米研學館,專業解說員通過互動屏幕、全息投影和珍貴標本,為孩子們講述水稻從野生到馴化的千年歷程。當稚嫩的面龐貼近展柜,看到袁隆平院士團隊培育的雜交水稻標本時,“袁爺爺讓中國人吃飽飯太偉大了!”的驚嘆聲自發響起。在“蜜蜂課堂”,孩子們了解到這些“稻田隱形幫手”的關鍵作用,并親手將蜂蜜制成屬于自己的“甜蜜皂”,理解了勞動創造甜蜜的樸素道理。
協作的汗水,親情的溫度:恰逢父親節前夕,“親子草帽與米畫DIY”成為溫情的畫布。孩子們用顏料描繪心中的家,用糧食種子拼出創意畫作。“平時工作忙,今天和孩子一起動手,才發現他的想象力這么豐富!”一位參與的父親看著共同完成的作品,眼神溫柔。緊接著的“搶零食大戰”更是點燃全場:爸爸媽媽們沖向目標區域“搶奪”零食,孩子們則在終點緊張又興奮地收納“戰利品”。跌跌撞撞的身影、此起彼伏的加油聲、滿載零食袋后興奮的歡呼——“爸爸,我們拿到好多啦!我們贏了!”——這不僅是一場游戲,更是親子間默契與信任的試煉,是“共同奮斗、共享收獲”喜悅的傳遞。
插秧悟艱辛,勛章耀童心:在沉浸式插秧體驗區,孩子們穿上防護服,在農技員指導下學習分苗、插秧。“腰要彎成90度,手要像蜻蜓點水一樣輕。”10歲的樂樂認真模仿著,泥水浸透褲腿也堅持完成任務。“袁隆平爺爺說‘書本電腦里種不出水稻來’,今天我終于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活動尾聲,孩子們歡快地領取了“天使繪畫家”、“小小農家”等專屬獎牌,夕陽下,勛章閃耀著勞動的榮光。
播撒種子:泥土里的“禾下乘涼夢”在童心扎根
合肥分行黨委委員、副行長、工會主席侯梅在活動總結中深情說道:“袁隆平院士‘知識、汗水、靈感、機遇’的八字箴言,是本次活動的靈魂。無論是插秧的辛勞,還是協作搶零食的汗水,都是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刻地體會勞動的價值。我們精心組織這場活動,正是希望為我們的員工和家庭創造難忘的親情時刻,讓父母暫時放下工作壓力,讓孩子的童年多一份泥土的芬芳。我們更希望通過這些實踐,讓孩子們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在心中播下‘知農、愛農、敬農’的種子,傳承袁隆平院士‘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科學精神。”
傍晚時分,孩子們懷抱親手制作的草帽、沉甸甸的稻田魚、還有“搶”來的零食戰利品,滿載而歸。衣角沾著田野的泥土,清澈的眼眸中映著滿滿的興奮與收獲。
夕陽的金輝灑滿歸途,稻浪輕搖,仿佛低語。200多組家庭帶走的,不僅是草帽、魚獲與零食,更是一份關于泥土的記憶、關于協作的親情、關于一粒米如何從田間走到餐桌的深刻認知。袁隆平院士畢生追求的“禾下乘涼夢”,不僅關乎糧食豐產,更蘊含著對土地的熱愛、對勞動的尊重、對下一代的殷切期望。工行合肥分行以稻田為課堂,以泥水為媒介,用一場沉浸式的親子實踐,將這份沉甸甸的精神財富,悄然種進了孩子們的心田。稻香會散去,但那份在泥土中領悟的珍惜、協作與奮斗的精神,如同扎根的秧苗,將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持續拔節生長,綠意盎然。最好的教育在泥土里,最真的傳承在汗水中——這便是這場“稻香童趣”活動,留給未來最珍貴的禮物。(作者:孫蕾、丁艷、孫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