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安進出口公司參加第134屆廣交會
一場會議,將一批安徽外貿老兵拉回10年前。關稅問題再次上演,這一次他們有了更多的淡定從容。
4月9日晚,安徽省華安進出口有限公司(下稱“華安進出口”)董事長梁清下班后遲遲未走,而是召集高管團隊連夜開會。
美國東部時間4月8日晚,白宮宣布對中國商品從34%增加為84%的關稅,疊加之前稅率,使總關稅達到104%。
對照涉及關稅商品目錄連夜梳理后,梁清和同事們發現將有5%左右的業務營收會受到沖擊,“但是對全盤影響不大”。
近年來,美國山姆、瑞典宜家等倉儲型超市引得國內消費者追捧。而在海外建設“海外倉”,則類似于國內跨境電商企業赴目標國投建“倉儲超市”,從而實現本地配送、本地銷售。
“能夠從容應對此輪關稅大棒,華安‘打得百拳開’的背后,是體系化作戰能力。”——安徽省華安進出口公司董事長 梁清
01/
前車之鑒
早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上一任期,華安進出口就因其關稅政策問題吃過虧。
作為安徽省最大的民營進出口企業之一,華安進出口分為營養健康產品、食品配料、化工原料、五金建材和醫藥制劑五大業務板塊。
而美國市場主營的是作為功能性保健品的營養健康原料,包括向美國終端客戶提供維生素類、氨基酸類、植物提取物和營養增補劑。
梁清本人是安徽外貿領域的一員老將,從業已經超過30年。因此,對于國際形勢變化引發的市場格局變動,他尤為感知明顯。
“特朗普政府頻繁釋放相關信號,我們的美國終端客戶從去年開始便對此有所察覺,并聯系我們提前進行囤貨”,梁清介紹,得益于2014年即在美建成的海外倉,使得此次的關稅大棒并沒有對華安進出口和美國客戶的業務造成瞬間沖擊。
2018年起,特朗普依據“301調查”對中國商品分四輪加征關稅,涵蓋約3600億美元商品,涉及稅率從10%到25%不等。
“我們做過內部評估,依據相關原材料利潤水平,20%以內的關稅是我們可以承受的”,梁清說,但是隨著“對等關稅”的不斷加碼,實際上對交易雙方已經沒有意義,“4月份之后美國客戶已經不再追加訂單,我們都在靜觀其變。”
華安進出口營養健康事業部總經理李源源介紹說,“作為一家外貿企業,終端客戶的數量和質量是重要的衡量標準”,華安進出口自2012年起深耕美國市場,“美國客戶建議我們設立海外倉,可以創造更多的合作空間與方式”。
“海外倉確實可以節約物流成本,同時也因其前置屬性更便于滿足終端客戶的時效需求”,梁清說,但是這也意味著外貿企業要增加資產投入,加大運營負擔。
華安進出口員工與海外客戶洽談
“機會永遠留給有準備的人。”
2016 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要擴大跨境電子商務,支持出口企業建設一批出口產品 “海外倉”,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 。
而此時的華安進出口在美國投建的海外倉,已經如同一家開在當地的“華安超市”,運營得風風火火,搶得了先發紅利。
“對于從事外貿行業的企業來說,各種風險始終伴隨著機遇和挑戰”,2018年的關稅政策讓華安進出口擁有了前車之鑒,因此從去年開始,李源源和團隊成員便同美國客戶保持著密切溝通,并多方協調資源向美國海外倉囤積原料,盡可能滿足客戶在未來一個階段的需求。
正因為此,當美國關稅大棒再次舉過頭頂之時,華安進出口的海外倉得以成為國內營養原料的“金鐘罩”,讓美國客戶和國內供應商的損失降到了最低。
02/
外貿企業要有“體系化作戰”能力
一場深夜會議,折射出安徽大型外貿企業應對突發危機的能力和底氣。
“能夠從容應對此輪關稅大棒,華安‘打得百拳開’的背后,是‘體系化作戰’能力”,梁清說。
相較于安徽其他民營外貿企業,華安顯然是“前輩”,這條路他們已經蹚了四十年。
“2001年中國加入WTO之后,外貿行業變得更加開放,傳統外貿企業失去壟斷地位”,梁清回憶說,在當時省外經貿廳的統一指導下,華安進出口公司進行了民營化改制,從而“輕裝上陣,直面市場”。
華安進出口董事長梁清(右)在CPHI2024展會上
在華安進出口內部,秉承著傳統的“老帶新”優良作風,一大批外貿人才得以在師傅的帶教下快速成長起來。李源源記得,當年為了開拓美國市場,時任公司副總經理的梁清帶他遠赴美國,數以月計的時間從零起步找貨代、找物流、找倉庫。
華安進出口的“體系化作戰”分為兩個部分:一是作為外貿企業的“文化置頂”,二是構建“技工貿一體化”。
“與海外客戶打交道要將客戶價值放在第一位,對于美國客戶而言,與我們有著十幾個小時的時差,長期都是深更半夜處理客戶需求、溝通業務細節”,李源源介紹,國內產品在美國市場除了擁有幾乎不可替代的性價比之外,“他們尤為看重我們的契約精神和服務理念”。
同樣也是為了規避美國關稅政策風險,華安進出口公司從20年前便未雨綢繆布局全球其他國家和地區市場,“2005年時我們從歐洲客戶身上受到啟發,決定從原料業務延展到上游生產和研發,主攻歐盟高端制藥市場”,梁清向元新聞記者介紹。
彼時,正處于中國企業搶灘全球化貿易的紅利期,雖有之前震動行業的聯想集團“‘技工貿’還是‘貿工技’之爭”,但是長遠來看蟄伏的危險并未顯現。
“從一家貿易公司轉做自主研發和生產的制藥公司,這對華安進出口來說是史無前例的挑戰”,梁清坦言,公司內部也存有巨大爭議,“是五位高管冒著風險抵押股權,才搏出了如今的騰挪自如”。
“全球化布局讓我們始終對國際形勢變化有著提前的預判和精準的研判,也因此保留了應對風險時‘再打一拳’的能力”,梁清認為,美國通過關稅政策圍堵中國制造將是一個長期過程,國內更多的外貿企業應該提早發力自主品牌、全球化布局,以此構建自身的“體系化作戰”能力。
(安徽商報 元新聞記者 戚飛 “安徽突圍”系列報道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