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二屆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跨省合作推進會在歙縣召開,皖浙兩省政企代表、行業協會及媒體約300人齊聚新安江畔,以“山水共融、廊道共富”為主題,共繪跨省協作新圖景。
會上,發布了《你好!杭黃——杭黃廊道新玩法》,重點推介兩條特色鮮明、內容豐富的旅行體驗路線:“文化縱貫線”線路聚焦文化深度體驗,串聯徽州古城、千島湖、吳越故地等歷史文化地標,涵蓋非遺手作、夜游演藝、考古探秘等多元內容,讓游客在山水之間感受徽商文化、移民記憶與吳越文明的交融傳承;“山水狂想曲”線路主打自然風光與戶外體驗,依托新安江水脈,貫穿皖浙一號風景道、陽產土樓、大明山、千島湖等自然奇觀,游客可自駕穿越云端山路,挑戰懸崖樂園,泛舟碧波湖面,在沉浸式旅途中領略杭黃廊道的壯美山川。
“此次推出的‘文化縱貫線’‘山水狂想曲’兩條線路,以杭黃高鐵1小時交通圈為基礎,通過創新玩法與深度體驗,能夠滿足不同游客的出行需求。”黃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程燕表示,兩條線路預計年輸送游客超30萬人次。
黃山與杭州兩地山水相連,自古文相通、人相親,經濟互動頻繁。在這條以新安江為紐帶的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上,分布著6個5A級景區、50多個4A級景區,西湖、西溪濕地、千島湖、古徽州文化旅游區、黃山風景區、西遞與宏村等,無一不熠熠生輝。
2020年,在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上,皖浙兩省簽訂《共建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21年,杭州市、黃山市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杭黃毗鄰區塊(淳安、歙縣)生態文化旅游合作先行區建設方案》。2022年,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文化和旅游部印發實施《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設方案》,明確提出立足杭州、黃山兩市優質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資源集聚優勢,打造長三角自然保護修復示范帶、全國綠色發展樣板區、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目前,皖浙‘共飲一江水、共護一片山’的責任感進一步增強,全方位合作從‘山水相望’走向‘深度融合’,杭黃廊道已然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極具辨識度的生態廊道、文化長廊、旅游廊道。”安徽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二級巡視員耿曉原說。
交旅融合是激活各類旅游資源的現實通道。為將《杭黃世界級自然生態和文化旅游廊道建設方案》勾勒的“規劃圖”變成“實景圖”,黃杭兩地以交通為紐帶串聯起核心景區,努力打造便捷愉悅的旅游交通圈。2022年10月,“新安江—千島湖皖浙省際航線”入選國內水路旅游客運精品航線試點;2022年12月,串接安徽黃山至浙江千島湖兩大著名風景區的黃千高速公路安徽段正式通車;2024年12月,浙江建德往返黃山的通用航線時隔三年復航;2024年12月,長達350公里的“皖浙1號旅游風景道”正式交工驗收……立體交通網絡的構建在高效整合兩地旅游資源的同時,也加速了兩地文旅產業融合與區域一體化的進程。
除了交旅融合,多個文旅合作項目先后落地。2024年9月,由黃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和浙秀演藝集團共同投資建設的徽秀·黃山演藝城正式開園;同月,黃山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攜手螞蟻集團,在黃山風景區打造國內首個“全程AI伴游”景區……由黃山市投資促進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黃山與杭州兩地簽訂的旅游合作項目9個,協議投資額16.1億元。
今年4月10日,經杭州、黃山兩地政府同意,《2025年度杭黃兩市合作事項清單》正式印發實施。其中,包含多個文旅事項:充分利用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探索航線合作,加強客源互推互送;搶抓低空經濟新賽道,共同做好黃山—建德等跨省通用航線運營。圍繞影視動漫等文化業態,組織兩地文化交流互鑒;合力開展浙西(千島湖)創意生活周等特色文化會展活動。開展浙皖區域康養旅居“黃山小住”行動,引導在杭社區居民以組團旅居式康養模式來黃接受康養服務等。
“我們正以‘一江兩岸’為軸,加速推進文旅融合的‘三個轉變’:從景點觀光向全域體驗轉變,從文化展示向價值共創轉變,從區域協作向國際傳播轉變。”黃山市副市長劉力說。
■ 本報記者 袁中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