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信息化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金融詐騙手段不斷翻新,老年人群體正面臨日益嚴峻的金融安全挑戰。詐騙分子往往利用老年人對新興技術的陌生感、對親情的渴盼以及對穩健收益的追求,精心設計各類騙局,致使許多老年人在不知不覺中落入陷阱。本期平安人壽安徽分公司防非小課堂帶您識破養老騙局,守衛銀發族的“錢袋子”。
一、常見詐騙手段分析
(一)套路一:以“以房養老”為名的非法集資活動
部分企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打著“以房養老”的旗號,通過舉辦推介會、社區宣傳活動等方式,誘使老年人簽署“借貸”或變相“借貸”“抵押”“擔保”等相關協議。老年人需以房屋作為抵押獲取出借資金,再被引導購買其所謂的“理財產品”,并承諾支付高額利息,以此實施非法融資。
(二)套路二:以提供“養老服務”為名的非法集資活動
部分企業超出自身服務能力,過度承諾養老服務內容。以辦理“貴賓卡”“會員卡”“預付卡”或預先繳納“養老服務費用”等名義,向會員收取高額會員費、保證金或要求為會員卡充值,借此進行非法融資。
(三)套路三:以投資“養老項目”為名的非法集資活動
部分企業大力宣傳投資、加盟、入股養生、養老基地,兜售虛構的養老公寓,或聲稱銷售、長租虛構的養老公寓使用權。通過返本銷售、約定返租回購、承諾高額利息等形式,開展非法融資活動。
(四)套路四:以銷售“老年產品”為名的非法集資活動
部分企業不具備銷售商品的資質,或并非以銷售商品為主要目的。其通過商品回購、寄存代售、消費返利、免費體檢、免費旅游、贈送禮品、會議營銷、養生講座、專家義診等方式,誘導老年群體參與,實施非法融資。
二、典型的非法集資活動實施步驟
首先,編織一個或多個“高大上”的項目,以“新技術”“新政策”等為幌子,描繪一幅預期收益豐厚的藍圖,以吸引參與者的注意力;其次,通過舉辦各類造勢活動、組織旅游與考察、贈送小禮品等手段,制造聲勢,欺騙公眾;再次,通過返點和分紅等方式,獲取參與人的信任,促使他們加大投入,甚至鼓動身邊親朋好友參與,實現資金的滾動增長;最后,在“吸金”一段時間后,非法集資人卷款潛逃,導致集資參與人遭受慘重的經濟損失。
三、風險提示
投資伴隨風險,理財需謹慎。平安人壽安徽分公司提醒廣大老年消費者應當增強防范意識,對“高額返利”“千載難逢”等宣傳標語保持高度警惕。不輕信天花亂墜的承諾,不貪圖蠅頭小利,應當多了解社會熱點、金融知識及國家政策。選擇正規金融機構和渠道進行投資理財,自覺遠離非法集資活動,切實保護好自己的“錢袋子”。(供稿:平安人壽安徽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