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從1月4日合肥市包河區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四次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獲悉,2025年,該區將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級;壯大數字消費、健康消費、綠色消費,發展首發經濟、銀發經濟、夜間經濟;融創秀場等大型商業項目開業;建設市級以上服務業集聚區15個;加快奇瑞汽車產業園落地;打造3~5個具有行業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省非遺館等大型場館投入運營;建設紫云山(包河)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園區;發揮全省直播經濟總部基地優勢,集聚短視頻和網絡直播企業700家左右,力爭產業收入突破50億元;系統謀劃巢湖16.8公里黃金湖岸線,推進包公園文旅集聚區改造升級。
打造兩個“科創帶”
大圩數字化農場小番茄等有機農產品,成為合肥市包河區現代農業的新標桿,科技創促動區域發展產生深刻變革。
包河區《政府工作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末,該區國家高企超110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達1263家,新型研發機構集聚7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提高到129.6件,高層次人才總量達3881名。擁有國家和省級實驗室38家,獲評省級以上科學技術獎80余項。新增國家高企250余家、新型研發機構4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29家、省級以上專精特新企業36家,新認定企業技術中心、企業研發中心、工業設計中心9個,新落地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招商企業130家。“工大智谷”等3家科創平臺入選“科大硅谷”首批創新單元,中關村協同創新智匯園、包河互聯網產業園晉升國家級孵化器,“研發—轉化—孵化—產業化”的全鏈條科創體系更加完善,科技創新位居全國百強區第22位。
圍繞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落地,2025年,該區將健全科技企業培育機制,梯次實施國家高企、科技型中小企業、規上高企、專精特新企業倍增行動,力爭分別突破1300家、1400家、200家和145家。深化高校院所成果轉化、科技招商聯動,轉化科技成果400項左右,實現技術合同登記交易額增長8%以上,落地成果轉化及科技招商企業100家以上。該區將建設駱崗公園超級場景中心,打造高品質“環高校科創帶”“環駱崗科創帶”,建成市級以上孵化器、眾創空間20個以上,推動濱湖新區科技成果集中轉化示范區規劃建設。統籌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全力支持中科大、合工大等高校“雙一流”“雙特色”建設,探索“校企共用”引才用才試點,落實頂尖人才、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引育留用專項計劃,擴大人才認定自主權覆蓋范圍,培育高技能人才2500名以上、新認定高層次人才不少于500名。
融創秀場等項目將開業
作為全省文旅消費業態大區,合肥市包河區擁有黃金湖岸線、大型商業綜合體、生態公園、罍街等一批文旅資源。如何進一步挖掘文旅消費潛力,讓市民的生活更多姿多彩,該區2025年將著力推進消費業態煥新、消費能級增長。
2024年,該區投入汽車暢購補貼、文旅消費券6600萬元,舉辦一次嘗遍合肥美食第二季、啤酒龍蝦嘉年華等系列促消費活動,引入重慶枇杷園、曼度酒店、鐘書閣等品牌首店、網紅店60余家,包河萬象匯、杉杉名品廣場、罍街四期成為消費新地標,鄰里坊入選“安徽特色商業街”;新能源汽車銷售額增長70%以上,全省新能源汽車消費中心加快形成。
2025年,該區將壯大數字消費、健康消費、綠色消費,發展首發經濟、銀發經濟、夜間經濟,新引進首店、旗艦店80家以上,實現網上零售額增長15%以上。落實房地產領域各項政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優化全區商業布局,加快淝河片區、十五里河片區、濱湖新區上海路以東片區商業布點,確保合肥GX360、融創秀場等大型商業項目如期開業,打造一批標志性商圈和特色街區。
為豐富市民生活,同時做強文旅產業,該區今年將加快安徽百戲館、省非遺館等一批文體場館空間建設。加快建設駱崗公園安徽文化集中展示區,系統謀劃16.8公里黃金湖岸線,提速推進包公園文旅集聚區改造升級,高標準打造濱湖生態旅游度假區、磨灘休閑文旅度假區。擴大文旅品牌影響力,整合環湖、環城、沿河資源,推動文化場館、景區景點、創新載體、商業街區串珠成鏈,創響科創科普、徽風皖韻等“八大游”品牌,力爭創成2個國家4A級景區。推出文旅服務新模式,組建文旅商產業聯盟,健全推進文旅融合發展工作機制,完善“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服務體系,旅游業綜合收入增長15%以上。
爭創省及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
2024年,合肥市包河區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1800億元,增長4%左右,綜合實力全國百強區排名第36位,高質量發展全國市轄區排名上升至第31位。去年,該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稅收“億元樓”達22座,已連續四年躋身中國樓宇經濟標桿城區30強。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38.3%,進出口總額達33.7億美元,增長6%。產業結構方面,該區金融業增加值占合肥市比重達18%,省級以上金融總部增至53家;文化產業主營收入突破500億元,安徽直播總部基地掛牌運營,先后獲廣播影視科技創新實驗基地、文化產業示范園區、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虛擬現實制作應用示范區等四個“國字號”品牌;新能源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規模突破110億元,“車路云一體化”公交示范線入選交通部智能交通先導試點;規上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營收增長76.6%,高鐵南站片區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謀劃啟動;“中國視界”獲評全省首批通用人工智能產業示范園區。未來產業蔚然起勢,眾擎科技、睿思博機器人落地包河,人形及智能機器人產業集聚上下游企業20余家;開通無人機物流航線78條,打造駱崗公園全球首個城市空中交通樞紐港,億航智能、覽翌航空、迅蟻科技等低空頭部企業簽約入駐,“包河造”客運級全尺寸載人航空器樣機交付試飛,成為合肥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今年,該區將重點推進奇瑞汽車產業園落地,深化“整車—零部件—后市場”全鏈條發展體系,增強全省新能源汽車戰新基地核心競爭力。生物醫藥產業加快推進國大醫藥、華人健康總部、沈陽路生物醫藥產業園等一批重點項目,力爭產業規模突破150億元。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以南站北片區為核心打造產業集聚區,盡快啟動首期5萬m2孵化器建設,瞄準軟件信息、區塊鏈、元宇宙等重點方向,力爭全年招引落地項目50個以上。人工智能視覺產業推動“中國視界”二期建設,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人工智能視覺產業港。先進光伏和新型儲能產業聚焦區內優質資源,深化與皖能、國軒、金太陽等龍頭企業合作,盡快形成百億級產業集群。大力培育未來產業,優先發展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等產業,開工建設低空經濟先導產業園、智能機器人產業園,加大整機鏈主和關鍵零部件企業招引,爭創全省乃至國家未來產業先導區。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郜征 通訊員 李亞明 包育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