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派鎮古埂社區設立“法律明白人”一崗以來,在各類基層法治活動、普法宣傳、防范化解糾紛、引導法律服務、參與基層治理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為建設平安、和諧、法治社區奠定堅實基礎。
普法宣傳,豐富法治生活。社區法治化建設是社區治理的重要內容,為確保普法活動常態化開展,古埂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每月為周期、以項目為抓手,提供“送法入門”、“為民普法”小課堂、法律咨詢等普法服務建立“普法進小區”廣泛宣傳保護未成年人、消防安全、文明養犬等內容,也協同社區民警開展防范電信詐騙等普法講座。多群體、多維度、多方面地開展不同主體的法治宣傳貫徹,提升居民的法治意識,營造人人學法、知法、守法、用法的社區法治氛圍讓法治意識和理念充分融入群眾生活。
融法入情,巧解矛盾糾紛。家住張郢三期六號樓的居民吳某前來社區反映情況,因小區存在少數居民遛狗不栓繩現象,被趙某的寵物狗咬傷,事后趙某并未承擔相應責任,且吳某也聯系不上趙某,過來尋求社區幫助。在了解情況后,社區與公安部門取得聯系,合力找到了趙某并進行調解,社區法律明白人堅持“以人為本”的服務宗旨,從吳某角度出發,展現出自身的同理心,勸解趙某要明白自己在此次事件中存在的過錯,并和趙某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關于飼養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相關規定及賠償標準,逐步扭轉其思想。最終,吳某和趙某雙方都愿意以友好溝通的方式解決糾紛。
扎實學習,提升法治素養。要想用法,學法首先擺在重要位置,古埂社區“法律明白人”嚴格按照市、鎮、村三級的培訓機制,每年進行線上學習、現場培訓、實踐觀摩。積極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先后系統地學習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與自身履職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利用日常碎片化時間在學習強國、“法律明白人”網校、微信公眾號、抖音等新媒體普法平臺自主開展學習。通過“1名村(居)法律顧問+N名法律明白人”行動,建立了與律師等專業人員的聯系,在知識盲區或是界定不清時及時向專業人士請教,給群眾帶來更嚴謹的解答,進一步夯實法律專業基礎。
上派鎮古埂社區“法律明白人”將繼續發揮血緣、親緣、地緣“三緣”優勢,利用鄉情、親情、友情“三情”資源,在村民小組、社區網格等最小治理單元中化身基層治理的“多面手”,全力釋放基層法律服務“新效能”,用實際行動展示“法律明白人”的“法治擔當”。
(阮雨晴 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