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3%以上,較“十四五”初提高了近十個百分點。11月22日,記者從安徽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近年來,我們全面提升各領域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能力和水平,今年9月,我省全面啟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到2027年,全省固體廢物產生強度明顯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顯完善和提升。
“無廢城市”是指通過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十三五”期間,我省銅陵市入選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2022年,我省合肥、馬鞍山、銅陵3市入圍國家級“無廢城市”建設名單;2023年,我省梯次推動其他13個市開展省級“無廢城市”建設。今年9月,18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安徽省“無廢城市”建設行動方案》,標志著我省全面啟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
“在工業領域,我省已創建135家國家級綠色工廠和13個國家級綠色園區,位居全國前列。”省生態環境保護監察專員顧群介紹,安徽金寨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企業間協同高值高效利用模式”入選國家首批“無廢園區”典型案例,“2023年全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93%以上,較‘十四五’初提高了近十個百分點。”
在農業領域,2023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超93%,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和農膜回收率均超過83%,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率超81%;在生活領域,全省累計建成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54座、廚余垃圾處理設施37座,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在建筑領域,建成建筑垃圾處理項目78個、消納場305個;在危險廢物領域,截至2024年9月底,全省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751萬噸/年,其中處置能力167萬噸/年,利用能力584萬噸/年,滿足省內利用處置需求。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工業固廢產生量不斷增加,據統計,2023年全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1.6億余噸,其中年產生量超過千萬噸的典型大宗工業固體廢物主要有煤矸石、粉煤灰、尾礦(以上3種均超過了三千萬噸)、冶煉渣和工業石膏。
“我省因地制宜地探索井下充填、生態修復、生產建材、修筑路基等消納渠道,穩妥推動典型大宗工業固廢安全規范利用。”顧群介紹,近年來我省持續推進合肥、蕪湖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重點城市及寧國經開區、渦陽縣國家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設,全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從2020年的83%提升到2023年的93%以上,“下一步將著力推動典型大宗工業固廢歷史堆存總量逐年下降。”
此外,我省正推動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內分泌干擾物、抗生素、微塑料等新污染物全過程風險管控,14個省直單位建立安徽省新污染物治理聯席會議制度,將涉重點管控新污染物企業全部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全面淘汰短鏈氯化石蠟、十溴二苯醚等8種類重點管控新污染物的生產、使用和進出口。
據介紹,我省將指導各市加快推進新污染物治理試點示范項目,篩選可復制、可推廣的優秀案例,申報國家新污染物治理試點,為國家新污染物治理提供安徽方案。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