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字之后,我開始關注書畫作品,偶然看到聞一多的一幅作品,記載的是一首安順民歌:“一條道路通云南,去時容易轉時難。去時陽鵲未下蛋,轉時陽鵲叫滿山?!?br>
1938年,西南聯(lián)大從長沙西遷昆明時,聞一多時任“湘黔滇步行團”的領隊,還擔任了指導學生們采集民歌民諺的工作。此首安順民歌,應是沿途采集的其中一首。從字面看,這首民歌的意思很容易看懂,只是我不知道陽鵲是一種什么鳥。發(fā)了一則朋友圈,詢問是否有朋友知道。有一位朋友告訴我,陽鵲是土家族的吉祥物。傳聞這種鳥,自己從來不飛,而是騎著一種叫“陽鵲馬馬”的坐騎。每年三月,陽鵲馬馬就會去北方接陽鵲來南方過春天。每當陽鵲在林間發(fā)現(xiàn)羊肚菌時,就會大叫“貴貴陽貴貴陽”,以此告訴人們這個地方有羊肚菌。因此,土家族人很喜歡陽鵲,因為有陽鵲的地方,就一定有羊肚菌。
說到菌子,自然想到汪曾祺。現(xiàn)代散文作家中寫菌類文章的,恐怕要數(shù)汪曾祺為最多,他寫過云南的雞樅、青頭菌、牛肝菌、干巴菌、雞油菌……然而他卻沒有寫羊肚菌。美食家唐魯孫亦是一筆帶過,只提了一句:“云南多山所以蕈菌一類的東西特多。固然張家口外的口蘑,是提味中的極品,可是云南羊肚菌,雞菌其鮮美也并不輸于口蘑?!边@句話里釋放出兩個信息,其一羊肚菌是云南特產(chǎn),其二它很鮮美。彼時讀此文時,我以為羊肚菌只有云南才有。卻不知,貴州亦有,實際上在富含腐殖質的砂壤土中羊肚菌都能生長。
一些飯店一年四季都有羊肚菌的菜肴賣,用的多半是羊肚菌干。羊肚菌呈褐色,卵形,中間是空的,表面有類似羊肚狀的凹坑,故得此名。我在冬日的陶陶居里就吃到了兩款以羊肚菌為主要食材的菜肴。一種是古法釀羊肚菌,將蝦仁和著調料塞入羊肚菌中空的肚子里,和四季豆一起上籠蒸。一種是羊肚菌燉豬展,羊肚菌煲湯是極其鮮美的。定居美國的同學,看到我發(fā)出的羊肚菌圖片,說她剛巧在蟲草城買了80美元的羊肚菌干。從前美國鮮見羊肚菌,乃因這種菌干在運輸過程中很容易碎掉,如今交通發(fā)達才得以遠渡重洋。將羊肚菌干泡一泡,幾分鐘就能變軟,或蒸釀或煲湯或下面條,悉聽尊便,總之味道都是極好的。
行文至此,突然想起土家族有一首家喻戶曉的民歌《龍船調》:“正月是新年哪咿喲喂/妹娃子去拜年哪喂/金哪銀兒梭銀哪銀兒梭/陽鵲叫哇咿呀喂子喲那個咿呀喂子喲……”里面就唱到了陽鵲。陽鵲之所以屢屢被土家族人唱進歌曲,想來還是托了羊肚菌的福。過去,羊肚菌被視為山珍,非常罕見,在大山里,須得有足夠多的運氣才能遇到一朵羊肚菌,物以稀為貴,所以憑借叫聲來指明羊肚菌的陽鵲鳥,自然就成了高貴的象征。
春天,我網(wǎng)購了一包羊肚菌,熬了碗羊肚菌土雞湯,氤氳的香氣,馥郁馝馞。只是頗為遺憾,聞一多手書的那首安順民歌,我在網(wǎng)上沒有搜到音頻。否則,一邊喝著羊肚菌雞湯,一邊聽“一條道路通云南,去時容易轉時難……”,那滋味一定更加鮮美吧。
(陸小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