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教育部公示2024年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擬表彰對象名單,安徽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榜上有名。
發軔于1949年,安徽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深耕礦山煤海七十五載,素有煤礦瓦斯治理人才搖籃之美譽。70多年來,學院培養了近萬名畢業生,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行業領軍人物、知名專家學者、優秀企業家和工程技術精英。
“立地”又“頂天”
培養大批專家學者、技術精英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亮、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著陸場系統副總設計師葉建設、神舟飛船特種制冷系統主持研制人劉占杰……他們都是安理大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的畢業生。
經過70多年的積淀,安理大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培養了近萬名畢業生,孕育一大批行業領軍人物、知名專家學者、優秀企業家和工程技術精英,奮戰在大型能源基地、超級基建工程一線,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2位、國家級高層次人才6位。這些優秀人才既深耕礦山煤海又探索星辰大海,既專注傳統能源又開發未來能源,既革新傳統生產力又支撐新質生產力,既“立地”又“頂天”,安理大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也被譽為煤礦瓦斯治理人才培養搖籃。
近5年來,安全學院畢業生就業率95%以上,考研升學率連續三年超50%,學生在“挑戰杯”等省級以上學科競賽獲獎130多項,30余名學生獲評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等省級以上獎項。
今年6月,22歲的廖政輝在安徽省立醫院成功捐獻造血干細胞,挽救了外省一位患者的生命。廖政輝是安徽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的一名大三學生,也是安徽理工大學第27例、安全學院第5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薪火相傳,卓越奉獻,安徽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以悠久的辦學歷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蘊啟迪一代代青年學子成長成才。近年來,學院還有2人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1人獲評“安徽好人”,5人獲評安徽省“‘十佳’ ‘百優’大學生”。
實現零的突破
擁有安徽省屬高校唯一A類學科
打開安徽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教師團隊名單,熠熠星光,名師輩出。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煤與瓦斯共采理論主要奠基人袁亮院士等為榜樣,安全學院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團隊,先后涌現出全國優秀教師1人、安徽省突出貢獻人才1人,省級教學名師及教壇新秀10人。教師團隊獲評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和全國專業技術人才先進集體。
在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學院安全科學與工程學科在安徽省屬高校率先突破A類學科。該學科2008年入選安徽省A類(重中之重)重點學科,2017年入選安徽省國內一流學科建設項目,2019年入選安徽省唯一特別支持高峰學科,2020年入選“十四五”安徽省屬高校兩個I類高峰學科之一。
勇攀高峰
提升科技創新成色
傳承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安徽理工大學安全科學與工程學院堅持“四個面向”,向科學技術廣度和深度進軍。近年來,學院在深部煤炭安全開采與環境保護全國重點實驗室重組和建設中,發揮了關鍵支撐作用,率先攻關國家千米以下煤炭資源安全開采難題;主持“深地工程多場耦合動力災變試驗儀”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引領世界深地工程巖體致災動力學理論和科技前沿發展,總經費超1億元。學院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中國專利金獎1項、省部級特等獎及一等獎26項、孫越崎青年科技獎1項,榮獲中國科協首批“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
打造行業高端智庫和創新人才培養基地,支撐新質生產力發展,支持學校作為牽頭發起單位,連續舉辦了七屆煤炭安全精準協同創新組織年會,成為煤炭行業標志性的高端學術交流平臺;主持國家規劃編制1項,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15項,提交重大決策咨詢報告及建議30余項,承擔中國工程院重大、重點咨詢研究項目10余項;多年來,學院先后培訓安全管理及工程技術人員16000余人次。(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劉媛媛 實習生 高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