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信用報告代替40個部門證明”獲評國家發展改革委2023年優秀信用案例;首創“省市共建、市縣一體”公共資源交易平臺整合模式,9項做法在全國推廣;出臺“民間投資29條”,吸引民間資本總投資居全國第2位。8月15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全面深化改革 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員會主任陳軍介紹,近年來,我省堅持一手抓發展、一手抓改革,一批改革探索走在全國前列,一批試點示范在全國推廣,為全省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立項18項“鏈主”技術攻關課題
2021年4月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采取“揭榜掛帥”方式推進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兩批次梳理凝練23項“小切口”改革任務清單。我省累計揭榜16項國家改革任務、位列13個試點省市第3位。
“在科技創新領域,我們圍繞產業需求推動科技攻關,暢通科技成果轉化堵點痛點,還推動要素供給與產業需求精準匹配。”陳軍介紹,我省選擇合肥同步輻射光源開展大科學裝置開放共享試點,開放機時占比達到86%,聯合開展技術研發項目近600項。在“科大硅谷”開展多主體全鏈條創新聯合體建設試點,打造“一棟樓就是一個創新聯合體,一棟樓就是一個產業鏈”創新生態,立項18項產業鏈“鏈主”企業提出的技術攻關課題,預計將解決一批“卡脖子”和國產替代技術難題。
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支持中國科大開展職務科技成果“賦權+轉讓+約定收益”改革試點,試點以來作價入股方式轉化成果53項,是前5年轉化數量的3倍。在安徽大學等5家高校院所開展科技成果單列管理改革試點、安徽醫科大學等4所高校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負面清單”改革試點。目前,相關改革已在全省106個高校院所推廣復制。
我省健全技術轉移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定制度,在省自然科研系列職稱中增設技術經紀類別,試點以來培養持證技術經紀人2400余人,為66名技術經紀人評聘相應職稱。
吸引民間資本總量居全國第二
近年來我省持續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為擴大有效投資提供了重要保障。據介紹,2021—2023年,全省投資年均增長7.4%,高于全國3.1個百分點;投資工作連續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有關做法被國家發展改革委推廣。今年上半年,全省項目投資(不含房地產)增長12.2%,高于全國3.7個百分點。
我省著力提高政府投資效益。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郭浩介紹,今年我省共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320.5億元,分別高于去年、前年79.3億元和148.4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為大力激發民間投資,我省出臺“民間投資29條”,推出“三清單一平臺”,吸引民間資本參與項目290個、總投資2305億元、居全國第2位。32個項目納入全國重點民間投資項目庫,居全國第1位。
我省還構建了以銀行融資為主,基金、證券、保險等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的“1+N”融資對接體系,定期舉辦項目路演,推動投融精準對接。2023年舉辦21場專題融資對接會,已授信項目1121個、3280.2億元。在全國率先出臺盤活存量資產實施意見,260個項目納入省級臺賬,聯動金融機構給予專項政策支持。
郭浩介紹,我省謀劃布局一批發展所需、民生所盼的重大項目,同步推進各類配套制度和改革舉措,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運營。
9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均已開診
我省根據相關要求,我省全力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運營,累計獲批9個,目前9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均已開診、取得初步成效。
為了項目建設總體順利,我省成立了省級工作專班。目前,復旦兒科醫院安徽醫院、上海六院安徽醫院工程建設已完工,浙大二院安徽醫院、北京天壇醫院安徽醫院主體結構全面封頂,北京安貞醫院安徽醫院正在進行地下室主體結構施工,上海曙光醫院安徽醫院正在進行基坑支護及土方外運,上海仁濟醫院安徽醫院正在進行醫療用房、規培中心的室內機電安裝施工,上海一院蚌埠醫院、北京安定醫院蕪湖醫院正在加快推進項目前期工作、預計8月底前開工。
“足額保障地方建設資金,加強編制保障。”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章新洲介紹,在醫療中心建設中,除爭取中央資金外,省財政籌措專項資金28.26億元并列入財政預算,有關市籌措資金42.54億元。推動項目醫院人員自主招聘,下放副高級職稱評審權,正高級職稱實行同行推薦制。實行“雙導師制”,推動輸出醫院派駐專家在醫學類省屬高校兼任研究生導師,3所高校增聘6名派駐專家為博導、11名為碩導。
截至6月底,9家區域醫療中心累計引進新技術、新方法、新材料“三新”項目588項、填補省內空白87項,成立名醫工作室43個,輸出醫院派駐常駐臨床專家153人、管理人員29人,項目醫院引進博士、高級職稱等高層次人才195人,“十四五”以來累計獲批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3個,跨省、跨區域奔波就醫情況持續減少。
同類事項承諾辦理時限低于全國56%
為發揮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對優化營商環境支撐作用,我省明確企業只需辦理一份“公共信用信息報告”,即可代替過去可能最多要跑40個政府部門開具的“無違法違規證明”。目前,累計為企業提供信用報告下載13.9萬份,替代傳統無違法違規證明275萬份,獲評國家發展改革委2023年優秀信用案例。
整合信息資源,實現“數據跑路”代替“企業跑腿”。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張云介紹,我省依托省信用平臺累計歸集涉810多萬經營主體各類信用信息69億條,支撐企業信用報告查詢專項系統運行,推行信用報告“網上辦”“實時辦”“隨時辦”“免費辦”“無感辦”服務。
我省全面推行極簡極速極便審批,推行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優化辦事流程,辦事時限最短化。對申請材料清單化管理,共精減申請材料236項,減幅54.9%,目前同類政務服務事項平均申請材料我省分別低于長三角60%、全國62.8%。
對事項辦理環節進行優化壓減,減幅25.4%,目前同類政務服務事項平均辦理環節我省分別低于長三角17.1%、全國25.6%。所有政務服務事項承諾辦理時限在法定時限基礎上壓減68.9%,目前同類事項平均承諾辦理時限我省分別低于長三角60.8%、全國56%。開展“即時辦、同步辦”活動,即辦件占同類事項總數33%,高于全國28個百分點。
公共資源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率100%
據介紹,我省目前已經構建了統一規范、信息共享的公共資源交易平臺體系,首創“省市共建、市縣一體”整合模式,全省交易平臺由2014年94個壓減至16個,全流程電子化交易率達100%。
我省統一了標準服務,創建一流招投標營商環境,經營主體滿意度達98.86%。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免除投標保證金947.26億元,開具保函47.5萬筆,釋放現金1016.92億元,發放“中標貸”21.27億元,持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據介紹,下一步我省還將打造“安徽公共資源交易人工智能大模型”,圍繞AI評審、投標文件異常分析、招標文件輔助生成、穿透式監管等,構建多維度應用場景,賦能公共資源交易工作。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安徽省將緊扣新質生產力形成和壯大目標,培育發展未來產業。”陳軍介紹,我省將強化未來產業頂層設計,搶占未來新賽道,營造未來產業發展新生態。我省將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先導區,開展通用人工智能應用生態構建行動,推進元宇宙應用場景平臺建設,實施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支持北斗規模應用和衛星火箭研發制造,聚力建設合肥、蕪湖低空經濟核心城市,加快打造低空經濟發展高地。推進聚變能源、第三代半導體、合成生物、人形機器人等產業培育。
據介紹,我省還將組建以“科學家+企業家+風險投資家”為主體的未來產業發展咨詢委員會,推動設立未來產業基金,推動前沿技術突破和應用。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