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天然氣
◆長三角路徑:江蘇濱海LNG接收站-蘇皖管道- 肥東店埠輸氣站-千家萬戶

我是液化天然氣,家家戶戶都離不了我。我是從海上來的,在江蘇濱海整裝后,通過蘇皖管道“西游”到合肥,為千家萬戶帶來綠色清潔能源。
合肥天然氣海上來
5月30日上午6時,路大勇準時起床,7時從合肥冒雨出發,趕往肥東,7時50分抵達店埠輸氣站。這樣的行程,日復一日。
作為合肥合燃華潤燃氣公司店埠輸氣站場站技術員,他每天提前10分鐘到崗,和同事們一起,結算簽單前一天的輸氣量,與上游對接并核實當天的輸配計劃量,隨著閥門緩緩開啟,經氣化后的濱海LNG氣源穿過蘇皖管道由海上經江蘇直達合肥。
輸氣站“嫌冬愛夏”
在輸氣站的每一天, 路大勇和同事們都在求精求穩求安全,一刻不松懈。他們手中的閥門按鈕,關乎到合肥市的城市脈動,每一個設備的正常與否,都關乎到市民的一日三餐,關乎到工商企業的安全生產。
進入夏季,工作人員的輸配壓力較小,而在冬季,由于氣量大、溫度低、管道冰堵等原因,經常是從上午8時許開始,到第二日凌晨6時許才結束,共約20多小時,這時需要全神貫注,關注管道運行情況,“就怕管道冰堵停輸。”
巡查以防“氣不過”
路大勇作為技術員,需要每天對遠傳設備、工作現場和所轄區域進行一次全面安全巡查,落實隱患整改,事無巨細,“閥門能否正常啟閉,流量計是否正常計量,加臭泵電機是否運轉正常等等。”路大勇說,看似事情不大,但很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個很小的問題,都很可能會導致工藝異常,影響輸氣。”
全部設備“過”一遍,大約需要兩三個小時。一旦發現問題,立即上報,并跟蹤處置,做到閉環管理。
“海氣”將增至“海量”
夏季,合燃華潤公司日供氣量290余萬立方,冬季日供氣量700余萬立方。店埠輸氣站目前日接收來氣30余萬立方,約占日供氣量1/10。而隨著設備的逐步投運,日接收輸氣量也將不斷增加,據介紹,至今年10月份,該站每日接收來自江蘇濱海LNG氣源的“海氣”將有望達到180萬立方。
“民生保供更有信心。”在路大勇看來,長三角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僅為合肥的能源供應添一份保障,推進了合肥市建設“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副中心”的進度,也助力長三角一體化向更高水平發展。
(錢竹苗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