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我還沒有上學,一到夏天,西瓜熟了的時候,母親便會跟著父親,拉起一車西瓜,哼哧哼哧地去鎮上集市賣掉。
一車的西瓜,并不好賣,這根本就不屬于稀有物品,幾乎每隔幾個攤位,就有一個賣西瓜的。那西瓜比我們家的一點都不遜色,打開,全是皮薄瓤沙的甜蜜蜜的瓜。買瓜人為了驗證瓜是否好吃,在買之前,總是會讓父親切一個三角形小口,而后拿出來,嘗一口,或者看看顏色夠不夠紅,再決定是否將褲腰帶里拴著的錢,數幾張出來給我們。
好在我們家的西瓜打開后,大部分都會被買主相中。不過,有時候也會遇到集市上的無賴,切完后明明也吃了一大口了,卻硬說瓜不好吃,水太大了,被雨水淹了吧,等挑剔完了毛病,那人抹抹嘴唇,大搖大擺地走了。我站在后面,真想自己更有力氣一些,這樣就可以直接抓住他們的屁股,一把摔到天上去。
賣瓜好歹能收到現金,讓父母可以當場換成其他的日用品,并給我一些物質上的獎勵,慰藉我在太陽底下曬了幾個小時的苦勞。但若賣的是其他東西,就有被人賒賬的危險。賒賬的當然都是熟悉的鄉親,有時候也會是外村的遠房親戚,不好意思不賒,也就只能任由他們拿起我們家的馱筐啊糞箕子啊,并一連串地保證馬上會將錢給送過來。他們嘴里的“馬上”,并不能信以為真,八成是要拖延到年后去的。
某年,我們家養的豬們,就沒有逃過漫長無期的賒賬的命運。那時候流行致富,父親隨大流,養了七八頭豬,結果,豬到了上刑場的日子,人卻發了愁,因為養豬的實在太多了,多到豬肉嚴重貶值。以致于最后,父親不得不殺豬賣豬肉,以期換回更多一些的收入。豬順利殺了,拉到集市口上去,卻沒幾個人過來問價。大熱天的,父母著急,就去找在鎮上小學當老師的姨夫,試圖讓他幫忙,看每個月都有工資的老師們,是不是愿意買一些豬肉。姨夫沒能找到贊助的老師,卻為我們招來了另外一群有單位的人。而且讓父母高興的是,他們愿意買下半車豬肉,作為獎品或者福利,發給即將過節的工作人員。
父母高興得太早,他們以要報銷費用的借口,將錢無休無止地拖延下去。并且創下我們家討債史上最為漫長的一次積賬事件。等到那錢最終被單位想起來,且還上時,已經二十年過去,我已從一個孩子成長為完全能夠支撐家庭花費的“女勞力”。我完全忘記了那筆賬目,但母親卻是清清楚楚地在心里的賬本上記著,以致于她提起那次賣豬肉事件,我已經印象模糊,不記得究竟是哪個單位的人如此讓人生厭,買了豬肉卻完全忘記,將賬稀里糊涂地拖延了那么多年。
我問母親,賒下的豬肉有多少錢?怎么就忽然間想起來要還我們?母親聽了笑瞇瞇的:兩千多塊呢,多不容易,人家還能還我們,我以為就這樣被賴掉了呢,還是新來的管事的人有義氣,沒忘了我們這筆賬,聽說其他那些欠下的老賬舊賬,也給一一算清了呢。不過村里大春她爸沒福氣,當年跟你爸年年扛著棉被過去討債,卻債沒討到呢,人就先生病死了。唉,大春嫁了人,兒子們也各立門戶,誰還管得了這些呢,他這一輩子,可真是倒霉啊……
母親喜滋滋的,好像中了百萬彩票一樣絮絮叨叨,將那兩千塊錢,提了又提,說了又說……
(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