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隨著春季到來,除了花香醉人,可能還有花粉“擾”人,給過敏性體質人群的出行和生活帶來不便。讓你過敏的元兇來自哪里?其實是那些看起來不像會開花的樹木類、雜草類植物。合肥市疾控中心專家提醒,一天中12時~16時是花粉濃度最高的時段,減少外出是最有效的防護措施。
花粉過敏的“元兇”到底來自哪里?合肥疾控專家介紹,自然界的花粉傳播主要分風媒和蟲媒兩種形式。春季花粉過敏的“元兇”往往不是顏色鮮艷的觀賞花,而是那些看起來不像會開花的樹木類、雜草類植物。
據介紹,蟲媒花粉通常不會引起過敏,如油菜花、桃花、梨花的花粉,靠蝴蝶或蜜蜂等昆蟲傳播,特點是花朵鮮艷,帶有芳香或其他氣味,花粉顆粒較大,花粉量不多,不易四處播散。
“而風媒花粉則是主要過敏原。”專家介紹,如柏樹、楊樹、柳樹、樺樹、梧桐等的花粉,特點是花型小,花粉含量高,質量較輕,可以隨風飛到很遠的地方。
專家提醒,花粉過敏目前尚不能徹底治愈,易反復發(fā)作,重在預防,在日常生活中宜遠離過敏原,選擇適宜的開窗通風時間,合理使用抗過敏藥物。
對于易感人群而言,在花粉高峰期(一天中12時~16時是花粉濃度最高的時段),減少外出是最有效的防護措施。外出時,可以戴口罩、眼鏡、帽子,穿長袖衣物,減少接觸花粉的幾率。
花粉散播期應減少開窗時間,防止花粉進入。如條件允許,可在家使用空氣過濾器或新風凈化系統(tǒng)過濾花粉。外出回家后及時沐浴更衣,選用合適的洗鼻器或鼻腔噴霧器等進行鼻腔沖洗(年齡小的孩子不建議鼻腔沖洗,以免造成傷害),以清除黏附的花粉。
易感人群外出時最好帶上脫敏藥物,若遇皮膚發(fā)癢、全身發(fā)熱、咳嗽、氣急時,應迅速離開誘發(fā)環(huán)境并及時服藥。若癥狀明顯加重或出現(xiàn)哮喘時,應及時到醫(yī)院就診。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汪漪/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