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排尾氣只排水,運行既不依靠傳統的汽油、天然氣,也不使用鋰電池,一次“加料”續駛里程可以達到300km以上的公交車你坐過么?
在安徽這樣的運用場景已經成為了現實。“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
3月5日上午,國務院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新能源汽車并首次將氫能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提出其加快發展。
氫能汽車是以氫為燃料的汽車,它與純電動汽車都屬于新能源汽車,當前主要為氫燃料電池車。
近年來,伴隨各地政策細則出臺與補貼落地,多家車企進入新賽道,燃料電池汽車賽道進一步升溫。
氫能車“奇襲”電動汽車
中國氫能聯盟發布的《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報告2022》顯示,2022年,中國氫燃料電池汽車銷售量新增3367輛,保有量達12682輛,同比增長約36%;建成加氫站358座,同比增長超40%。
從汽車領域看,近年來國內市場氫燃料電池領域已有諸多車企布局。
氫燃料商用車具備載重大、續航長、運營效率高等優點,是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的主要應用場景。據不完全統計,截至去年底,在產業生態方面,我國有62家企業具備燃料電池汽車整車的生產能力,公告的車型超過700個,涉及乘用車、重卡、物流車、大中型客車等諸多產品類型。
位于安徽省蕪湖市的奇瑞商用車已獲批氫燃料大巴、氫燃料卡車資質,開發4款氫燃料車輛,其中氫燃料大巴已實現量產,氫燃料物流車試制下線。
今年年初,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向安凱客車提問氫能源方面有哪些布局和技術。公司回答表示:公司一直重視氫燃料、氫能技術研發,已開發完成系列化氫燃料客車平臺。目前,公司陸續開發8.5米~12米系列化氫燃料公交客車,并在六安等地開展小批量示范運營。
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66年,是安徽安凱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獨家發起,以募集方式設立的上市公司,是國家定點生產高、中檔, 大、中型豪華客車及客車底盤的大型企業。早在2019國際(合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展上,安凱客車就曾攜10.5米氫燃料客車亮相車展5G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展臺。
據此前報道,安徽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氫燃料電池城市客車研發及示范應用”于2017年11月立項,由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承擔,已成功研制出適用于多環境、多工況、寬溫域長壽命氫燃料公交客車。
2020年,安徽省六安市301路氫能公交線路投入試運行,這標志著安徽省首批氫燃料電池城市客車正式上線。此后,安徽省蕪湖市、合肥市先后采購氫能公交,開通氫燃料電池公交線路。
根據合肥市氫能公交示范項目建設方案,合肥市將按照總規模100輛氫能公交進行統籌設計、分期分批實施,今年4月底前還將計劃投入13輛氫能公交車上線運營。
元新聞記者獲悉,該批氫能公交車均為皖產,系前述企業安凱汽車制造。而該批車輛上還搭載了由安徽本土企業明天氫能自主研發的MTSYS-80系列高性能燃料電池系統。
明天氫能是一家氫燃料電池研發制造的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品牌總經理張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公司已獲批安徽省氫燃料電池重點實驗室,已具備氫能及燃料電池自主核心技術,推出了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堆及系統產品,并建成安徽省首座加氫站、國內首個萬臺級燃料電池工廠。
截至今年1月底,在安徽省內搭載明天氫能燃料電池系統的氫能公交已達94臺,單車最高行駛里程超過25萬公里,百公里平均氫耗僅為4.5公斤。
而在乘用車領域,隨著我國加氫站建設數量提升、國產氫燃料汽車功率密度、續航里程等性能提升,氫能車正發起一場對電動汽車的“奇襲”。
據元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僅有少量品牌在售氫能源乘用車,品牌包含現代、深藍、豐田等。
某汽車app載錄,深藍SL03、S7均有氫電版本車型,其中深藍SL03氫電版已于2022年7月底正式上市,其續航里程可達700公里以上,可實現3分鐘超快補能,售價(指導價)高達近70萬,而同款純電版頂配車型售價(指導價)僅不到20萬。
而這僅僅是這條賽道的“低價車”。
統計顯示,豐田 Mirai 價格 75 萬;再然后是現代 NEXO 價格 80 萬;之后是上汽大通MAXUS“ 大家氫” 車型,價格 89 萬;東風晨啟“ 大 V 氫境” 報價 100 萬。
此外,除了上述已上市發布的氫能乘用車,有多家車企同樣押注氫燃料電池。
3月13日,曾一度深陷困境的海馬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海馬汽車,000572.SZ)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表示,目前,公司氫燃料電池汽車7X-H已開始小批量上線生產。這是日本豐田在中國的首個氫燃料電池乘用車合作項目。
受益于該公司推出的氫能汽車,2月21日、29日,公司股價強勢漲停。截至3月6日收盤,海馬汽車的股價為4.12元/股,相對春節前最后一個交易日(2月8日)收盤價3.14元/股,漲幅達31.21%。
海馬集團董事長景柱曾在去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相比氫燃料電池商用車,氫燃料電池乘用車技術難度高,產業化突破意義大。經過多年發展,海南已具備開展氫燃料電池乘用車示范運營的條件。
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寶馬集團副總裁、負責大中華區政府和涉外事務的吳燕彥曾表示,寶馬集團于2023年10月進行了首批iX5氫燃料電池在中國的上路試駕。在氫能技術上,公司已經在為批量生產做準備。
安徽瞄準氫能“賽道”發力
近年來,氫能產業發展不斷收獲政策“紅包雨”,新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亦明確表示要“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
據元新聞記者不完全統計,2020年至今,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陸續出臺,明確了氫能的能源屬性和戰略地位。
2021年,京津冀、上海、廣東、鄭州、河北五個城市群,又先后啟動了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工作,帶動產業實現了快速發展。而這也是我國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
與此同時,全國多地政府出臺氫能產業利好政策,不僅提出具體的發展目標,而且“真金白銀”支持氫能產業發展。
今年2月,山東省宣布自2024年3月1日起,對行駛山東省高速公路安裝ETC 套裝設備的氫能車輛暫免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費,試行2年,到期后再根據執行情況適時調整。這也是自2021年,科技部與山東省政府簽署“氫進萬家”科技示范工程框架協議,成為全國首個氫能大規模推廣的示范省份后的又一舉措。
汽車是安徽的首位產業,為搶占氫能產業發展機遇,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已坐擁7家整車龍頭企業的安徽也瞄準氫能賽道再度發力。
今年1月,安徽省發展改革委印發了《安徽省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計劃》提出,到2025年,初步實現氫能商業化推廣應用,建成國內重要的氫能產業發展高地。
具體來看,要實現產業規模明顯提升,氫能產業總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燃料電池車輛推廣量達到2000輛以上,氫能船舶運營10艘以上、建成加氫站(包括合建站)數量達到30座,建成1個以上氫能產業特色園區。
截至今年年初,安徽已擁有涉氫企業150余家,氫能業務產值約300億元,覆蓋氫能制備、儲運、加注、應用、燃料電池全產業鏈鏈條,培育創建省級及以上創新平臺13個,六安市入選國家第一批廣東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蕪湖市啟動建設氫能產業園。
(元新聞記者 常誠)